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9628
立遗嘱的中国人多了(人群心态)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20日 《生命时报》 2006.06.20
立遗嘱的中国人多了(人群心态)
立遗嘱的中国人多了(人群心态)

     亲属观淡化 安全感降低 不再怕死亡

    正在签写遗嘱的人。

    近年来,中青年人立遗嘱的比例越来越大,单从遗嘱继承上看,已不再是单一地留给法定继承人,而可能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最近上海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年轻人做遗嘱公证的已占到10%左右;而在鞍山,办理遗嘱公证的人数比去年增长了50%,其中中青年人比例呈上升状态。

    案例一:

    36岁的张先生在商界打拼多年,挣了不少钱,又购置了房产、汽车及一些股票,但由于身体不好,且患有先天性疾病,为避免发生意外后家人产生财产纠纷,近日到天津市公证处申请办理了遗嘱公证。

    案例二:

    郭姓夫妇年近50,由于工作关系常常坐飞机。他们担心自己在孩子未成年前就离世,那财产将会由其法定监护人外公获得,所以夫妻俩将孩子的监护权委托给一位他们信任的老师,并立下遗嘱,把遗产分给了儿子和这位老师。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现象的出现呢?

    原因一:对死亡的正视

    过去,受中国传统“未知生,焉知死”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中国人不会年纪轻轻地就想到去立遗嘱,总觉得“不吉利”,仿佛画了道符诅咒自己一般。而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能够冷静、理性地看待死亡了。

    尤其是一些已过而立之年的中青年人,他们在心理上开始由“向外发展”逐渐转向“向内发展”,也就是开始了自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会思考关于死亡的问题: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自己怎样面对死亡?这些思考标志着他们心理的成熟与承受力的增加。而立遗嘱、把遗产留给外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使他们与社会建立更好的联系,通过“利他”来达到自我传承感。

    原因二:安全感的降低

    打开电视、翻翻报纸,隔三差五就可以看见某某航空公司飞机失事,机上乘客全部罹难的报道。这些报道让生活在现代都市的“空中飞人”们危机四伏,再加上个人财产的增多、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家庭结构和资产的复杂化,使得人们不得不未雨绸缪,提前考虑起“遗嘱”这一看似遥远的话题。

    当然,提前立遗嘱在反映出现代人安全感下降的同时,也说明了这些人法律意识的增强。

    原因三:自我意识增强

    在我国,习惯性的遗产分配方法是将财产留给自己的配偶、儿女或父母。可是北京大地律师事务所的毋战斗律师介绍,在他所接触的客户中,将遗产大部分留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或机构的,约占一半左右;而遗产全部不留给法定继承人的,接近10%。

    中青年人立遗嘱时对自己财富的分配,一方面是出于公益目的,为了实现人生理想,如捐给公益事业等;另一方面是个人感情因素,想把遗产留给有恩于自己的师长、帮助过自己的朋友等。

    这些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改变——家庭观念和亲属观念的淡化。在思考生命价值的时候,不少人想到了脱离“小我”,想去为社会做点事。而遗产,作为一种物质利益,本身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于是他们想要自己支配自己前半生辛苦挣下的钱财,决定怎样利用最合理,怎样最能体现这些物质财富的精神内涵。, 百拇医药(北京绿洲心理咨询工作室 刘晓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