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5872
考后焦虑困扰七成学生(人群心态)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26日 《生命时报》 2007.06.26
考后焦虑困扰七成学生(人群心态)

     无端发脾气 老怕会失败 变得更孤僻

    高考结束已经近20天了。随着高考成绩的逐渐下发,那张小纸条上的几个简单数字,又一次让考生、家长和老师的心揪了起来。随之而来的,是比考前更严重的焦虑、痛苦和折磨。心理专家称,这一现象就是“考后焦虑综合征”。另据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调查分析,有60%—70%的学生高考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成就焦虑”,近20%的孩子会因为“心理高考”而影响日常生活。

    五种心理困扰考后学生

    “高考终于结束了,原本打算好好休息一下,可这两天总睡不着,不是担心成绩不好,就是担心填不好志愿,经常爱发脾气。”6月18日,刚刚参加完高考的王欣(化名)向记者说起现在的心情时,显得特别烦躁。像王欣一样,很多考生在考后一段时间里,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中不停地上网、对答案、计算分数,结果心情越来越糟,甚至发展为焦虑、抑郁。

    与考前学生总担心发挥不好不同的是,考后他们更容易出现5种不健康的心理:反复咀嚼失败的痛苦,变得自卑;受到老师、同学的嘲讽,变得麻木;放松过度,感到失落;考试失利,感到愧对父母;怕人嘲笑,变得孤僻。在这几种心理驱使下,考生很容易做出过激举动。例如,6月11日,《城市快报》报道,天津某考生因考后情绪不稳,借酒浇愁,导致酒精中毒,险些丧命。
, 百拇医药
    对此,中国健康教育学会教育心理研究会理事温方指出:“高考之后到分数公布这段时间,被称为‘考后寂寞期’。这期间,考生往往处于一种‘想放心又不敢放心,想努力又不知道怎么努力’的状态,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一般表现为轻度焦虑,爱找碴发脾气;有些人会患上强迫症,变得神经质,总怀疑自己考试的时候出了差错;严重的还可能患上抑郁症,引发自残、自杀等行为。

    过分关注结果是病根

    “高考后,学生首先要估分。这个时候,他们的心情非常复杂,分数估低了,会灰心丧气;估高了,感到没有把握,害怕实际分数和所估分数不相符,在别人面前丢面子。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翻来覆去地琢磨,很容易产生焦虑。”温方分析说,“此时考生表现出来的烦心实质上是‘心火’,‘心病还需心药医’,只有等分数出来,他们的紧张情绪才能得到放松。”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林春则认为,一般来说,由于考试中的种种不可测因素,考生总觉得在高考中留下了遗憾,这就给他们造成错觉,认为自己的成绩肯定不如以前好,从而使考生产生挫败感。而家长以及社会舆论,却对结果过分关注,无形中也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成为考生焦虑的根源。
, http://www.100md.com
    另外,考生准备高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汗水,因此他们对自己的成绩期望也很高。而等待录取的日子相对来说比较漫长,他们觉得自己无法把握其中的未知性,这也助长了考生的焦虑情绪。

    转移注意力有效缓解焦虑

    对此,专家建议,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可以有效缓解考后压力,例如,短途旅行、学做家务、报个兴趣班等等。

    另外,家长和老师也要做好考生的思想工作,要加强对考生的考后关怀。家长和考生每天生活在一起,家长的情绪和态度直接影响考生。首先,家长要保持理智,正确看待考试的成败,不能过分看重结果。在孩子焦虑时,家长要告诉他们,人生有很多种可能性,高考不是唯一出路,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平复焦虑情绪。其次,老师不能总用升学率来教导考生,也不要拿以前考的好的学生作对比。建议老师帮考生做好心理准备,为未来做一个规划:如果失败了,以后将如何奋斗,如何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如果成功了,进入理想大学后要怎样生活和学习。

    专家指出,轻度焦虑是正常现象,考生不用太紧张,要放松心情,但也不能过度放纵。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考生要把心态放平和,学会从容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 http://www.100md.com(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