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5826
爱他,就别让他住单间(患者心声)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26日 《生命时报》 2007.06.26
     我发现,当亲人病了的时候,我们往往不知道该怎么爱他。

    一个朋友股骨头坏死,痛苦得不得了。她老公爱妻心切,再加上资金雄厚,非让大夫给安排个单间,还把DVD机和碟片都准备好了,美食一大包备在一边。

    可单间全住着人呢,不得已住进了三人间。一旁的病友,左边是颈椎强直,每天站也不是,躺着也不行,痛苦万状嗷嗷直叫;右边的瘫痪了,必须经常翻身,难受了就骂骂咧咧,脾气甚大。三个人每人身边转着一堆关心的人,大家挤来挤去好不热闹。女友咬牙切齿,长夜无眠。4天后,她终于换进了小房间。

    可才一个晚上,她又回到了三人房。

    她说,痛苦的良药,是关心他人;而寂寞,只能让疼痛更猛烈。

    癌症,不是第一杀手,忧郁才会真正要了人的命。

    人们总以为花钱才能表达爱。钱花多了,就是尽力了。安静了,休息好了,病就好了。其实不然。

    病人有病人的乐趣,痛苦呻吟之后,新病人向周围的病友倾诉,一遍两遍十遍八遍,对安抚情绪有奇效;老病人帮别人答疑解惑,给别人指点窍门、介绍内情,自豪感油然而生,注意力也转移了不少;重病人看到了更重的病人,就觉得自己不算什么了,原先那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绝望被极大缓解;轻病人更会捡到为难友两肋插刀的机会,坐在病床上,眼睛滴溜溜地盯着周围,谁有问题开解谁,那大将风度,那菩萨做派,自己都觉得自己不一般。

    听说心理学上有一种群体式的治疗方法。其实大病房也是一种环境疗法。大家交流病史,互相观摩医生查房,帮忙打饭领药,把各自单元楼生活的格局打破了,回到了过去的集体生活状态。

    集体生活其实是每个人心中美好的回忆。这种潜意识会很亲切地伴随病人的休养和治疗,那种不求名利、淡泊快活的气息,如丝丝腊梅的芳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的另一位朋友告诉我,她化疗期间多亏了那些病友。她的最低快乐是吐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感受别人对自己的安慰,小孩子扮鬼脸,长者拿出自己的橙子给她吃,那些关怀的眼神她照单全收;最高快乐则是安慰别人,搜集病友的家事、病情和住院心得,了解别人的痛苦,资助经济快崩溃的家庭。出院的时候,她多了许多悲天悯人的情怀。

    对病人的爱,是有技巧的,也是全方位的。

    花钱无疑是爱他(她)。但远远不够。我们的爱,情真意切,但也许不如护工的一个手势,一次敲打;安慰的话,千言万语,也许不如病友的一个眼神,一会儿谈天。

    病房,打破了地域和阶层的界限,让千万富翁和贫困村夫躺在相邻的床上,让大学教授和打工仔倾诉衷肠,大家并不是没有共同语言。生病的人,苦苦挣扎的路上有人做伴,有人和你同病相怜,这是多么大的心理安慰啊。, 百拇医药(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