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4255
“公家”节能更要狠抓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30日 《生命时报》 2007.10.30
     “一滴水,请你捡起来!”仅仅是个警示语,若要落到制度约束与现实操作层面,就只能是:“一滴水,不要漏出去!”宣传与操作总还是有那么点距离的,在节能方面似乎更是如此。

    最近有个新闻,北京将对学校、饭店和医院三类公共场所的取水量,提出地方强制性标准,即为取水定额规定上限,要求节水器具安装率达100%、用水设施损失率小于4%。这就是制度性的约束。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能源紧张是现实,“节能减排”已成为公众的热门话题。但节能不能仅有“软倡导”,还必须有“硬规定”,而这里的“规定”既包括制度,也包括技术。其实,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关键是“过硬”——法规过硬、标准过硬、实行过硬。比如,在法国,他们甚至动用直升机拍摄建筑物,侦测建筑物热能流失情况,可见其节能决心之“硬”和行动之“硬”。

    说实话,在家里,真正浪费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浪费出现在单位和公共场所。而“公共节能”必须有制度提供“硬约束”,否则效果必然不佳。如今许多大学实施了水卡制度,学生洗澡时的用水量就明显降低,节能效果很好。

    这次北京有关公共场所取水的强制性标准制度,跟学校的水卡制度异曲同工,都是将技术改造这一基础性工作放在了首位。毕竟,没有好的节能硬件,光凭“意识”确实是弱了一点。

    留意观察周围,你就会发现,技术一关,我们确实还存在差距。比如,笔者所在的崭新办公楼,设计时是进行了周全考虑的,公用水龙头是感应式智能自控的,洗手间的照明设施也是声控的,然而,它们的技术却并不过硬:声控灯,你要尖叫或使出吃奶的力气跺脚才能让它亮起来;水龙头则是“迟钝反应”,常常是你伸出手,半天不来水,而你离开后它依然流个不停。那些有节约意识的人,只恨不得有个开关,将其关闭。可见,想节水的初衷,如果脱离了过硬的技术,只会变成更不节水的现实。

    其实,水电只是看得见的节能,看不见的,还有建筑本身的节能能力。日前河北省就规定,从明年3月起禁用单层玻璃窗,推拉窗将被限制使用,取而代之的将是中空玻璃窗和内开式平开窗等;达不到国家节能标准,就必须淘汰或限制。

    节约能源,人人有责。一个文明的社会,需要健康健全的节能意识;公家的水电管好了,才能唤起更多的节能意识。公共节能需要“制度硬约束”,同样还需要制度性的鼓励,奖惩分明,我们才能说:“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过漏水速度!”

    (作者为《都市快报》首席评论员), http://www.100md.com(徐迅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