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58242
“炒肝”其实是“煮肝”(风味小吃街)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7日 《生命时报》 2009.04.07
     “一碗炒肝,两个包子”是老北京人最喜欢的早餐。清朝同治年间,北京前门鲜鱼胡同“会仙居”发明了名为“白汤杂碎”的小吃,把猪大肠、猪肝、猪肺等内脏煮成汤,后来进行改良,去掉心肺,勾芡加料,便成了如今的炒肝。

    炒肝名为炒,实则是煮,而且所使用的主要原料是猪大肠,而并非猪肝,这着实有些名不副实。但也因如此,所以炒肝过程中营养损失少,补血功效非常好。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刘国壮解释,“虽说炒肝是煮的,但吃起来可不能像喝水一饮而下,应该是端起碗,用嘴沿着碗边转着嘬,一圈下来,一碗也就下肚了。”炒肝自己在家也可以做,将洗好的肥肠切段、猪肝切片煮,锅里入油,放入葱、姜、蒜、大料炝锅,放入酱油、黄酱翻炒,再兑点骨头汤,将大肠和猪肝放进去,勾芡最好用白薯淀粉加上一些生粉,这样勾出来的芡才有劲道,这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芡入锅后,要用勺子刮着锅底顺时针搅动,根据口味加入盐、味精,出锅前放一些蒜末,肥而不腻、蒜香扑鼻的炒肝就做好了。炒肝胆固醇含量很高,因此患有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应少吃。▲

    (瞿 晟)

    吸收小吃营养,交流小吃制作,

    领略小吃文化,参与小吃追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