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8.05.29
编号:74675
社区应帮孩子管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29日 生命时报 2018.05.29
     近日,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一项报告显示, 社区是孩子在学校家庭之外的另一重要活动场所,社区环境越好,儿童健康状况越有保障。

    该报告选取了我国261个城市居民区和293个农村社区的10~15岁的儿童为研究样本,发现社区的物质环境、资源、规范等是主要影响因素。报告称,社区环境对男孩影响更大,这主要是由于男孩户外活动更多,更易受社区同龄人影响。与此同时,社区环境对城市富裕家庭儿童影响小。报告分析说,富裕家庭父母能获取更多优势资源,减弱了所在社区对孩子健康的影响。此外,社区环境对城市儿童比对农村儿童影响大,原因是相较于环境比较开放广阔的农村地区,城市车多房多,城市儿童所处环境更封闭,更易受影响。

    “近年来,我国逐渐认识并重视社区儿童健康管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严仲连说,比如儿童活动场所欠缺,用地面积不足。很多社区在设计和建设时考虑不全面,只为孩子提供幼儿园、学校等教育场所,忽视了儿童的娱乐社交需求。而且,社区的户外活动器械大多是给成年人用的,并不适合孩子们,很多家长不放心孩子在社区里玩耍。
, http://www.100md.com
    严仲连表示,孩子的健康不仅体现在身体上,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他们需要与同龄人交往。社区是儿童社交的重要平台,但一些社区很少组织儿童活动。城市儿童除外出上兴趣班外,多数时间待在家看电视或独自游戏,农村儿童也多限制在与几个固定伙伴玩耍,接触面太窄。

    更令人忧心的是,国内社区基本不具备托管功能和资质。孩子放学和家长下班有时间差,很多孩子放学后无人照管,家长们非常需要课后托管服务,但社区缺乏相应服务。一些高档社区虽然提供儿童托管服务,但存在收费较贵、人员资质和服务质量难保障等问题。同时,社区儿童医疗保健也有待提高。严仲连介绍说,国外家庭医生与家庭之间联系紧密,一个医生专门负责几个家庭的医疗健康,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指导,相互了解且信任度高。而我国对社区儿童的健康服务主要靠社区医院,一个社区医院需要面对整个辖区的儿童保健,人力短缺,更别提主动问诊指导了。

    如何让社区“活”起来?严仲连建议,政府在社区规划方面,应重视儿童需求,建设孩子们能共同活动的场所,根据年龄层次,健全游乐设施,可为2~6岁儿童提供秋千、滑梯等器材,为更大一点的孩子提供攀登架或索道,吸引孩子走出家门,多进行户外活动。同时,社区应健全相应制度,吸引社团或个人组织儿童活动,并为这类活动提供场地及质量监督。在促进儿童社群交往方面,社区服务人员应引进教育相关人才,组织儿童游戏活动、趣味运动会或家庭聚会,满足儿童交流需求,引导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促进孩子们互动社交。对于社区家长们的托管需求,可以让几个有儿童照顾需求的家庭,成立互助小组,通过“家长轮班制”排定儿童照顾时间表,由下班家长轮流照顾几个孩子。还可引入志愿者参与,在社区活动室开设作业辅导班、兴趣爱好班、阅读理解班等,帮助托管孩子。此外,社区医院应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多举办一些早教讲座、营养课程,让居民了解科学的育儿观念和方法,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居住、娱乐和成长环境。▲, http://www.100md.com(水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