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8.07.20
编号:73694
医生看病要说大白话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20日 生命时报 2018.07.20
     医生看病要说大白话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公益事业部副主任 吴 非

    美国心脏协会近日发布的一项声明指出,健康素养低已成为美国民众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障碍。实际上,我国也有相似情况。医生少说专业术语,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不仅有利于患者了解病情,而且能潜移默化地促进民众健康素养提升。

    提高公众健康素养,一直是医疗健康领域的难题。因为专业性,医务人员掌握着绝对话语权,是传播健康信息,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关键一环。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医务工作者改进工作方式,在诊疗过程中与患者耐心沟通,照顾到患者可能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多的情况。

    建议医生看病时,多跟患者说大白话。这就要求医生要把治疗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提炼,然后结合专业要求,再把需要传递给患者的信息,比如诊断治疗和预防康复的建议等,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方式反馈给患者及家属。

    对于健康知识基础薄弱的患者,医生还可以利用各种示意工具、小册子等来帮助他们理解。美国心脏协会声明撰写专家组组长、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教授杰瑞德•麦纳尼建议,医生可用图片作为示意工具、编写容易理解的科普小册子等,让患者很好地了解他们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我国一些机构也在采用这些方式来促进医患沟通。例如,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制作了多种健康教育工具,如口袋书、器官模型、食物模型、智能小药盒等,分发给多个医院,用来促进肝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康复,并鼓励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自主管理健康。

    “信达雅”是对医务工作者更高一层的要求。要求医生的语言在科学严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能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等使用适合的语言,尽量让他们听得懂,把握得准。

    一个好的医生,应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形成彼此信任的关系,这样的沟通才是深层、有效的。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不仅可以对治疗起到积极作用,还能有效传播健康知识,进而提升民众的健康素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