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8.12.21
编号:79320
报刊亭,城市的文化脸面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21日 生命时报 2018.12.21
     据报道,北京市日前已完成《关于规范提升邮政报刊亭的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了规范提升报刊亭的一揽子任务措施,拟将报刊亭打造成精致的城市家具、新型的阅读空间、便捷的服务载体。也许是此前看到了太多城市报刊亭拆除、关停的消息,这则报道不禁让人心头一暖。作为曾经的城市文化风景线,报刊亭的去留是许多城市面对的一道治理考题。与一拆了之相比,规范提升显然更符合大众期待。

    曾经,那些遍布街头的报刊亭带给了我们无数不经意间的温暖。一本《读者》能满足少年每月的期待并在同学间转手传阅,一份《体坛周报》让青年重温周末足球联赛的激情,一份《北京晚报》让老人知晓身边的大事小情并在遛弯时侃侃而谈……

    似乎还是在不经意间,城市街头的报刊亭渐渐少了。曾被比作城市文化生活“神经末梢”的报刊亭,正距离文化越来越远。针对报刊亭违规占道、私搭乱建、影响市容等问题,一些城市则直接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拆除清理。

    “偌大一座城,难道真容不下小小报刊亭”“留住报刊亭,留住城市文化之窗”,这样的疑问和呼唤,道出了很多人对报刊亭的不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一直关注城市报刊亭的命运,曾有位韩国教授告诉他,“我在书里知道你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可是在你们的街上我看不到。”的确,作为传播城市文化、传递城市文明的一个窗口,报刊亭不应该消失在市民的视野之中。在巴黎的香榭里舍大街上,隔不远就能看到一个报刊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全球著名商业街纽约第五大道,并不宽敞的人行道路旁也有不少书报亭。这些都增添了城市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形象。

    毋庸讳言,拥抱互联网、迈向智能化,或许是报刊亭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报刊亭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相关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在形式外观上也不必要求整齐划一,可以结合城市美化与地方特色,建成城市的文化地标。

    留住报刊亭,勿忘“深阅读”。新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渐成主流。但也有学者提醒,“一句话就是一段,重点内容都已变体标红”的文字,正在让人失去深度阅读的能力。阅读和学习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不论技术如何进步,人类对阅读的需求不会变。我们不排斥便捷的电子阅读,同时最好也不要忘记墨香的味道。当你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离,手捧一张报纸、一份杂志,或者是一本书,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文字之美、享受阅读之乐,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百拇医药(田 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