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4.12
编号:78077
拉普教授的解剖课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2日 生命时报 2019.04.12
     拉普教授的解剖课

    王慧鑫

    1632年,26岁的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画作《拉普教授的解剖课》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外科实践与解剖学习的细节。当时,每隔五到十年,阿姆斯特丹外科医生行业协会就会委托一位画家画一幅肖像,伦勃朗应邀前来。他以巧妙的构思,将画面上的人物布局、神色表情、内心变化和学习状态准确地反映出来。

    画面中,最右边的医学博士拉普教授正在向7名学生演示解剖过程,学生围绕在解剖台周围,神情专注地聆听着讲解。拉普教授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左边的7个学生都在仔细看着教授的动作,有一种屏息凝神的紧张感。右下角有一本巨大的教科书,可能是1543年安德烈·维萨里的《人体构造》。画里光线处理精细,对比其他人的黑色衣服,遗体毫无疑问成了视觉焦点。

    这一次,伦勃朗打破了当时肖像画中肩并肩依次入座的平面风格,一举成名,订画者源源不断,他也从一个普通平民一跃成为受尊敬的画家。

    在很多人看来,伦勃朗的画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从医学的角度看,这幅画也记录下一个重要变革:解剖学的出现。解剖学对外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它的出现并非一帆风顺。

    在中世纪,人体解剖是禁忌,有限的知识来自古罗马医生克劳狄斯·盖伦(公元129-201)的解剖书,但他主要通过解剖动物,推断人的相关脏器状态,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15世纪,还是学生的维萨里就读于巴黎大学医科专业。他有着挑战权威的底气和胆量,对盖伦的解剖书,高度怀疑。为了能解剖人体标本,他不顾恶臭,从死刑架上取下腐败的尸体,甚至偷跑去公墓挖掘遗体,秘密解剖。由此,近代人体解剖学出现了。但他的种种“异端”行为不被接受,甚至被巴黎大学开除了。

    到了17世纪,解剖课变成了一项社会活动,在剧院里进行,学生和公众都可以在支付入场费后参加。▲,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