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5.10
编号:77561
戴耳机过马路,险象环生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0日 生命时报 2019.05.10
     分散注意力 来车听不见

    戴耳机过马路,险象环生

    受访专家: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及交通安全驾驶行为研究专家 范 立

    本报记者 高嘉悦

    前几天,记者在北京朝阳区某路口看见一位大约20岁左右的男子戴着耳机,一边听歌一边过马路。眼看交通信号灯已经变成红色,司机不停地按喇叭提醒,但该男子仍不紧不慢地低头走着,身体还随着音乐旋律微微晃动。有十多年驾龄的出租车司机张先生说,这种行人并不在少数,他有时一天能遇上好几回。公交车司机刘先生也说,年轻人乘车喜欢戴着耳机听歌,导致听不见外界的声音(如坐过站),由此产生的纠纷也不少。

    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2月12日发布数据称,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12~35岁之间)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每5名青少年就有1名听力下降,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30%,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例如塞耳机听音乐)是造成这种风险的重要原因。很多人会在公交、地铁或街道等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为了压过外界的噪音,会将音量调至85%以上。据研究,人每天使用耳机两小时,声音超过85分贝,持续三个月就有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影响生活。

    更重要的是,在路边行走或横过马路的时候,如果听不到汽车的声音或鸣笛是非常危险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及交通安全驾驶行为研究专家范立表示,现在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声音小且速度快,就算不带耳机都可能听不到车辆驶来。而有的人选择降噪耳罩式耳机,就更危险。当行人或者驾驶人戴耳机沉浸在音乐中时,会严重分散注意力,忽视周围环境,引发碰撞。近年来,由于玩手机过马路而导致的伤亡事故也是屡见不鲜。范立提醒,在行走或驾驶过程中都不要戴耳机。即使为了接听电话,过马路时最好也要将耳机摘下。此外,马路上也不乏拿着外放收音机大声放歌曲、戏剧的老人。范立认为,这些设备同样容易使人忽视周边环境,带来安全隐患。

    手机、MP3的最大输出可达105~120分贝,日常使用中建议音量不超过最大输出的60%,安全的标准是能听清楚旁边人说话;每次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尤其是儿童,半小时左右就应该让耳朵休息一下。▲,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