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0123730
开刀,如何找个好医生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31日 《健康时报》 2002.10.31
     张蕴/文

    现象:开刀医生,病人没得选

    近来,记者听到不少病家抱怨:要找个好的开刀医生,难啊!不但住院等床位难,而开刀时等个好医生,更难!

    上海各大医院不是已经实施了“病人选医生”制度吗?开刀医生,为何还“选”不了?一问,才知道能选的只是门诊的医生,而要住院动手术,主刀医生是谁,病人没权选。现如今,上海各大医院的住院床位均由住院处统一配置,手里捏着住院单的病人,好不容易等到个住院床位,已经满心欢喜,哪里还敢挑三拣四?一位病人要做胆囊手术,为求保险,找了家三级医院一位有名的医生看专家门诊,好不容易排队等到了床位,却被告知那位名医不负责他所在的病区,虽然相隔咫尺,可那位医生却不能为他开刀。原来,大医院为病人安排住院床位是随机轮转的,床位十分紧俏;而医生负责的病区却是相对固定的,错过了就没法调整。难怪病人说,找好的开刀医生等于“博彩”,全得凭运气。
, 百拇医药
    根源:医疗流程,前后不连贯

    目前,病人住院开刀,医疗流程不连贯是常有的事。接诊的是门诊医生,写病史的是住院医生,开刀的是主治医生,查过房的有主任医生,但一旦出现医疗问题,病人究竟应该找谁负责?专家们也认为:医疗流程不连贯,是医疗质量控制的一大隐忧。

    有位离休老干部长了个乳房肿块,门诊医生认为可能是恶性,应尽快实施手术;收治入院后,住院医生的意见却是“应属良性,不需手术,保守疗法即可”。两位专家有两种意见,将她弄得不知所措,结果差点贻误了治疗时机。医生的学术观点之争,也常会对病人的治疗信心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一旦手术上有点闪失,也容易引发医患纠纷。

    解决这类问题,关键还在于医疗流程的一体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日前在眼科推出医生组负责人制度试点:由医生组负责一位病人的门诊、住院、治疗、手术乃至出院后的随访工作,一条龙全过程负责。如能推广,可以部分解决这个难题。
, 百拇医药
    新招:实行医生组负责人制

    在五官科,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一位年轻的主治医师遇上个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手术经验不足的医生,在病人眼压很高的情况下冒险施行了手术。结果病人尚未出院,眼压再次升高,不得不吃第二刀。由于开刀医生对病人也不能选择,轮到谁就是谁,完全是随机的,这就常使青年医生的心理负担加重,要么是认为自己“吃”不下这个活,推掉了事;要么硬着头皮上,手术质量自然难保,病人自然也会怨“没有找到好的开刀医生”。

    实行“医生组负责人制度”有什么优越性?五官科医院院长高解春认为,由于医疗流程不连贯,单个医生难以对医疗质量负全责,而医生组则可以成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的基本单位。实施这个制度,首先要让开刀医生拥有病人的第一手资料。其次是医生组负责人可以对不同特长的医生进行合理调配,确保让最合适的医生来动最合适的刀。三是可以与学科建设挂钩,专病专治。像青光眼病人就必须由青光眼组医生来接诊,而非只要是眼科医生就能接诊。

    对那些想找好的开刀医生的病人而言,这个制度最引人注目的一条措施是:凡属疑难复杂病人、第二次手术和应用新手术方法的病人以及抢救性手术病人等,必须由医生组负责人把关,必要时还可组织大会诊,由负责人制定治疗方案,指定手术主刀医生。因此,难度大的手术也不愁没有好医生开刀了。

    (摘自10月21日《解放日报》张蕴/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