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24079
不要叫我“艾滋女”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1月21日 《健康时报》 2002.11.21
不要叫我“艾滋女”//

     本报记者 赵安平

    “求您给那些记者说一说,不要再叫我‘艾滋女’了。我是人,是人!”贵阳市的女青年、艾滋病毒感染者小马,日前致电本报,表达了对某些媒体不负责任炒作的反感、气愤。

    本报记者采写的《一个女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自述》(见143期1版———编辑注)一文见报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转载。文中的自述者小马追求新生活,向往新生活的心声,赢得了包括她的家人在内的许多人的理解。在贵阳市疾病防控中心的协调下,小马的母亲终于接纳了她,并且把市中心的一套房子送给她结婚用,还有不少好心人通过市疾病防控中心,给小马两口子找工作,提供各种帮助。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一些媒体拿着本报关于小马的报道找到贵阳,死缠烂打,致小马一家于极其尴尬被动的地步。小马的男朋友小吴身体不太好,胸膜炎发作,正在医院打吊针,就有记者一拨一拨地赶到小吴的病床前拍照,问这问那。小马说人最多的时候,像赶集一样,连起码的休息都谈不到,更别说治疗了。有一家媒体的记者在小马他们明确拒绝接受采访后,实施跟踪追击,赖在人家家里不走,还是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胡绍源科长帮助给解了围。还有记者要求市疾病防控中心马上安排采访,并威胁如果不满足要求,就要从负面做文章了。现在,小马二人连原来的地方都不敢住了,住在胡科长临时给找的一间房子里。

    更让小马二人生气的是一些见报的文章,有的是不顾被采访者的一再声明,对小马的照片不做任何处理,就登出去了。最让小马伤心的是由于一些媒体的炒作,给小马戴上了一个“艾滋女”的标签。

    小马在电话里哭着说:“我不是艾滋女,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不是一回事。我是人,是人!我和我男朋友5年没有吵过架,红过脸,为这件事,我们吵了一架,还要分手,我真想从6楼跳下去算了……”小马哭着说不下去了。

    贵阳市疾病防控中心的同志说,我们非常欢迎媒体的朋友宣传报道防控艾滋病,可是大家千万不要跟风炒作,不要添乱。应该遵守有关的宣传道德,应该讲点最起码的人性关怀。

    现在,小马的男朋友还在打吊针。结婚的各项准备工作还在进行中。

    编后

    卫生部通报的数字显示,我国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已经达到100万人。专家预测,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2010年中国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1000万人。专家指出,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宣传是防止艾滋病蔓延的最好的疫苗。宣传防治艾滋病知识,展现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内心世界,警醒世人,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把已经很不幸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当作“卖点”,不断展示他们的伤疤,以满足一些人的好奇乃至猎奇心理,只能给当事人雪上加霜,造成误解,给受众造成误导,带来负面效应。请记住: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是人,他们的隐私权应该得到尊重。他们不是卖点,不是工具。,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