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国际药业 > 报告
编号:10294539
新加坡中医药市场概况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8日
     一、新加坡药品市场和消费情况

    目前,新加坡总人口约401万,(其中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约326万),其中华族人口占77%,其他为马来族人和印度族人。从年龄段看,15岁以下人口约70万,15岁至64岁人口约232万,65岁以上人口约24万。新加坡医疗保健机构主要以西医为主。新加坡现有公立医院八个,私营医院十三个,病床11,686个。截止1999年底全国拥有注册医生5,400余名,牙医1,024名,药剂师1,043名,护士15,947名。

    新加坡制药工业公会拥有50多家制药企业和十几家分销商。

    由于在新加坡制造业分类中,药品属于化学产品类,没有公开发表的关于药品产值及内销量的统计数字,制药公会也不愿向外界透露其会员的生产情况。但据卫生部人员估计,其国产药品可以保证部分国内市场需求,但还有许多药种尚需依赖进口。据新加坡贸发局统计,1999年新加坡药品(税号HS30)进口额约4.07亿美元。
, http://www.100md.com
    根据新加坡卫生部规定,新药在新加坡市场上市之前,须经卫生部批准,主要由该部下属的“全国药剂管理组”和“药物评估中心”具体负责。公司经营进口药品和批发药品业务也须获得卫生部的许可。新加坡拥有诸如Roche和Zuellig等销售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大型跨国药品制造商和批发商,药品零售单位主要散布在各大医院的药房药店、专卖店、私人诊所和组屋区的药品杂货店。零售药店较具规模的有:佳宁(Guarding)、Apex、职总平价合作社Health Care以及大大小小药店500余家。从药品消费剂型看,以片剂,胶囊剂居多。

    二、新加坡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情况及发展趋势

    由于中草药和中成药均属天然药物,特别是在新加坡华人社会中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一些高档滋补品和化妆品倍受青睐。一些名贵中药材,如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羚羊角等非常走俏.其总体发展趋势看好。

    新加坡国会已通过了中医师法案,其内容包括成立中医管理委员会,建立中医师(包括针灸师在内)注册制度等内容。该法案的通过,标志着中医师行医的法定地位得到正式认可,也说明新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对中医中药的重视,以及致力于提升中医专业水平和保护病人利益与安全的决心。此外,新政府已经前后两次投入共计约12亿美元的巨额资金,用于包括中成药在内的生物工程的研究开发。这些举措,必将为新加坡中药市场的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 百拇医药
    三、新加坡中医药市场分析

    新加坡的居民主要是外来移民,因此社会运行架构主要采取西方模式。医药界也不例外,均以西医为主。由于中医一直是本地华人以自愿的方式自行购买,自行服用,长期以来新加坡政府对中医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没有予以正式承认,更淡不到重视,中医在医学界的地位也无从谈起,同当地西医届没有可比性。中医师也是在民间自行行医或在三家主要慈善中医院供职。近年来,随着世界中成药市场迅猛增长,许多新加坡人开始逐渐认识中医中药,中医师公会也经常组织或参加东南亚区域的中医学术会议。据有关粗略统计,新加坡每年中医求诊人数达到100万人次,每天12%的门诊病人是选择看中医。为加强管理和运作,新加坡政府1997年在卫生部内设立了中医药管理局,专司中医药有关事务。

    中医药管理局设立后已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即对中成药进口采取注册登记制度,未经注册登记的中成药一律不得进口及在新加坡市场销售,违者予以罚款或坐牢处罚。该登记制度主要内容如下:①登记制度采取三个阶段实施,即:1999年9月1日起对片剂和胶囊剂中成药:2000年9月1日起对液体剂中成药:2001年9月日起对所有中成药(包括丸剂、散剂、冲剂、软膏等)实施。②经营中成药(进口商、批发商、制造商、分装商)须获得卫生部颁发的营业执照。③用于在新加坡市场销售的中成药,其内外标签和说明书上必须标明的项目包括:
, http://www.100md.com
    药品商标、名称、有效期、成分和份量、批号、生产商名称及地址、进口商和批发商名称及地址、制造商名称及地址、分装商名称及地址、药品禁忌症、副作用、服食法。④药上说明不得出现“对癌症、糖尿病等19种难以根治病种有效”的字样。⑤须向卫生部呈报中成药的微生物和重金属(砷、铜、铅、汞)含量未超过标准和不含有西药成分的书面报告。

    据新加坡贸发局统计,1999年新加坡中药进口约1.7亿美元(新加坡中成药进口税号未单列,该数字只是根据部分数字来源相加粗算而成,实际数字估计会更小)。主要品种包括:中成药、人参类、中药材、鸡精、肉精、中药酒等,占药品进口总额的35%,占新加坡药品消费市场的比例不到10%。其中,来自中国的中药进口额约3,900万美元,我仍是新加坡中药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之一。自我国中药进口具体分类,中成药约800万美元,人参类约187万美元,中药材约1,721万美元,鸡精约934万美元,肉精约42万美元,中药酒约255万美元。

    中成药服用方便,受到华社人士和部分马来人士的喜爱;参类价格较为昂贵,为高消费阶层人士广为食用并成和馈赠佳品;中草药一般用于中医院和中药厂家加工配制,持中医师开具的药方在中药房拿药,还要煎煮,消费者感觉不便。
, 百拇医药
    目前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届下民办综合性中医院共有三家,属慈善性机构,收费较为便宜,求诊者一般以老年华人和经济收入较差以及西医已无法诊治的病人(如一些癌症、高血压患者)。另外私人中医诊所500余家,私立综合性中医院两家,收费较贵。一般消费者消费中药主要用于治疗伤风感冒、风湿,也用于清热解暑和滋补等用途。据调查,近年来滋补性中药颇受欢迎。

    新加坡中药的销售方式主要由新加坡中国医药保健品商会所属40多家会员将进口中药批发给五间综合中医院和中药公会500多家的中药店进行销售。许多药店还专门聘请中医师或中医药剂师,指导消费者购买中药。新加坡中医界认为,政府实施中成药注册管理有助于中药市场的健康发展。

    目前,新加坡中药市场的发展瓶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加坡以西药为主的医疗体制今后不会有较大改变;

    二是新加坡卫生部管理中药所采取的标准均以西药标准为基本依据,难免会造成许多中药被拒之门外(如在中国已经用了几千年的黄连,新加坡绝对禁止进口);三是受英文教育的华人和年轻一代对中药认识不足;四是新加坡英语为行政语言的社会环境使得人们对解读中药的中文涵义感到困难。,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