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4期
编号:10396670
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便秘42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4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4-0573-02

    糖尿病性便秘在临床上相当常见,而且非常顽固,目前治疗尚无较好的方法。笔者采用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便秘,取得了较好疗效。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诊断均符合1996年WHO提出的诊断标准,并有不同程度的排便费力、大便干结、排便次数减少等临床表现,并排除习惯性便秘及结肠器质性病变。其中男2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岁。糖尿病病程平均9年,血糖6.82~11.24mmol/L。

    1.2 治疗方法 基本方:黄芪、生地各30g,太子参、黄精、枸杞子各20g,枳实、肉苁蓉、桃仁各10g,丹参、火麻仁各15g。加减:舌苔厚腻者加陈皮、苍术、厚朴、白豆蔻;阴虚明显者加知母、玄参、女贞子;阴血亏虚者加何首乌、当归、山茱萸、麦冬;若腹胀难忍、便秘时间超过4天,体质尚强者,去火麻仁,加番泻叶3~9g,大便通后则减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30天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者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

    2.2 治疗结果 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5%。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54岁,2000年7月24日就诊。自诉发现糖尿病9年余,血糖一直波动在7.2~10.5mmol/L。自2000年1月10日开始出现排便费力、大便干燥如羊粪,每隔5~7天排便1次,舌质暗红少苔,脉细数。证属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治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采用上述基本方加番泻叶5g,用药3天,症状明显减轻,上方去番泻叶,继服10天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性便秘与血糖升高导致肠粘膜上皮细胞损伤、大肠敏感性降低、大肠植物神经病变有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性便秘的病机主要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随着病程的发展导致气阴两伤、津亏肠燥、瘀血阻络。病变脏腑以肾为关键。肾精不足,不能化阴生津,元气不足,气不化津,血络瘀阻,津难通行,致使津液不能内渗大肠以润肠燥而发生便秘,故用生地、黄精、枸杞子补益元精;黄芪、太子参、补益元气、桃仁、丹参化瘀通络,疏通气血,调整津液分布;火麻仁润肠通便,使津液充盛,津化有源,津液通行畅达则肠燥自解;加肉苁蓉以振奋肠中之气,有微温通达之意;枳实苦寒下气,有加强肠道蠕动作用;番泻叶能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使肠管逐渐恢复正常蠕动,其泻下作用较强,可根据患者体质及便秘情况灵活取舍,以达到迅速缓解症状的目的。

    (编辑 张璇), http://www.100md.com(韩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