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8302
中药活血化瘀疗法抗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用活血化瘀中药制成软肝胶囊口服,治疗肝纤维化病人120例,3个月为一个疗程,以对照组100例进行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TBIL、Acd、PCⅢ、HA对比,综合分析,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35%,有效55%,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5%,有效40%,总有效率55%。两组治疗后肝功恢复正常、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软肝胶囊组方特点,活血化瘀与通络并重,滋阴益气与扶正并举,具有抑制胶原合成,增加胶原酶活性,促进胶原蛋白降解,减少肝内胶原蛋白沉积的作用。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软肝胶囊 Ⅲ型前胶原肽 透明质酸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0-1524-03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中医多称之为“积聚”、“瘕”,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以湿热郁阻,气滞血瘀,经络受阻,肝、脾、肾功能失调互相混杂而致。我院肝病研究所根据中医理论,研制开发了中药制剂软肝胶囊(柴胡、赤芍、川芎、枳壳、鳖甲、鸡内金、党参、茯苓、丹参、白术、焦三仙、甘草)具有益气活血,软坚散结,化瘀通络,滋补肝肾的功效,其组方特点为活血化瘀与通络并重,滋阴益气与扶正并举,该药运用临床抗肝纤维化观察,在恢复肝功能、蛋白比值,逆转肝纤维化,改善症状,回缩脾脏诸方面有较好的功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20例,所选病例均为2000年10月~2002年4月在鞍山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患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分会于2000年9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00例,其中治疗组男82例,女38例,年龄24~65岁之间,平均年龄39岁,病程2~6年,平均5.1年,其中慢性肝炎轻度12例,中度31例,重度49例,肝硬化早期18例,中期10例。对照组男73例,女27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2~5.8年,平均5年,慢性肝炎轻度11例,中度29例,重度39例,肝硬化早期15例,中期6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保肝对症疗法,静点甘利欣40ml, 每日1次(由连云港正大天晴制药公司生产,生产批号卫药准字(94)X-74号),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每日1次(由江苏康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0)第134204号),有黄疸的病例可加用门冬氨酸钾镁20ml,每日1次(由杭州民生药业有限集团公司生产,批号浙卫药准字(1996)第105501号)。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软肝胶囊(由鞍山肝病研究所生产,批号鞍卫制药(94)E200-017号)4~6粒(1.6~2.4g)每日3次,观察期间两组均未用抗病毒药物及其他中成药。3个月为1个疗程。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肝功、AST、ALT、TBiL、ACL(酶动力学法)、HA、PCⅢ(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法),肝胆脾B超(彩色多普勒由日本产阿洛卡680EX型)操作进行对比,判定疗效。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ˉx±s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分析。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肝功正常,蛋白比例正常、血清HA、PCⅢ正常,B超肝内回声由粗糙变为增强均匀,为显效;临床症状好转,肝功能轻度异常(不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白蛋白值32.0g/L以上,血清HA、PCⅢ下降为治疗前50%以上为有效;达不到以上标准者为无效。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表2、表3。治疗组120例,显效42例(35%),有效67例(56%),无效11例(9%),总有效率91%;对照组100例,显效15例(15%),有效40例(40%),无效45例(45%),总有效率为55%,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略)
, http://www.100md.com
    表2 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比较 (略)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超肝内回声变化情况比较 例 (略)

    由表3得出,治疗组在B超肝内回声逆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肝纤维化的发生,是多种慢性肝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病理变化,是肝细胞变性、坏死导致的炎症反应,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及肝细胞再生而形成的 [1~2] 。这种以细胞外间质(ECM)异常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改变,将损伤正常肝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是肝硬化的前期改变。细胞外间质主要包括:(1)胶原:Ⅰ、Ⅱ、Ⅲ、Ⅳ、Ⅴ、Ⅵ型胶原,其中以Ⅰ、Ⅲ型胶原在肝脏中含量最多,分别占肝脏胶原总量的33%、35%,主要分布在门脉区。肝纤维化时,遍及肝小叶,早期以Ⅲ型胶原为主,晚期以Ⅰ型胶原为主。(2)蛋白多糖: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透明质酸酶(HA),在肝纤维化时,由于间质细胞合成增加,内皮细胞分解、降解,使血清中的透明质酸酶(HA)含量增加,其血清水平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依次升高,并达到较高水平(4000μg/L以上),可视为活动性肝纤维化。(3)糖蛋白: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粗纤维调节素等,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病人,肝细胞内糖蛋白含量成倍增多。因此,检测病人血清中PCⅢ、HA的值,是诊断肝纤维的一个依据 [3] 。如果能使肝内胶原和层粘连蛋白含量减少,抑制胶原合成,增强胶原酶活性,促进胶原蛋白降解,减少肝内胶原蛋白沉积,就可以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 百拇医药
    药理分析:祖国医学认为:肝纤维化与肝硬化,是由于外感湿热邪毒,久之不去,伤及肝脾,使正气不固,气血俱虚,气滞血瘀,经络受阻,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阳被困,水湿内停,故该病多表现为肝脾肾俱虚,气血阴阳失和的复杂症状。而我们研制的软肝胶囊,具有益气扶正,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疏肝健脾,补肾益精的功效。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其方解如下:方中赤芍、川芎、丹参活血散瘀,现代药理研究,为具有活血功能的药物,可改善微循环障碍,尤其是丹参,可保护受损的肝细胞,促进肝脏排泄,促使肝细胞再生,明显减少肝内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的含量,抑制贮脂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增强胶原酶活性,促进胶原降解 [4] 。党参、白术、茯苓益气扶正,健脾和胃,党参和白术是滋补强壮之佳品,具有增强免疫,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且可护肝、提高白蛋白、利尿;柴胡、枳壳疏肝理气,而柴胡内含柴胡皂甙、黄酮类化合物,有稳定肝细胞膜,中和可溶性肝细胞因子对肝细胞过度增殖的抑制反应,具有抗肝损伤,防止脂肪变以及利胆的作用;焦三仙消食化积助消化;鸡内 金内含胃激素、角蛋白,使胃的运动机能增强,排空加速,还可以固肾气、化结石;鳖甲内含动物胶、碘、维生素D、角蛋白,具有增强免疫,提升蛋白,回缩肝脾的作用,能抑制肝脏组织产生外基质而抗肝纤维化;甘草内含甘草甜素,葡萄糖醛酸等,有较强的抗肝损伤,修复肝细胞膜,解毒的作用 [5~7]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王宝恩.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可逆性.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8(10):2.

    2 贲长恩.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现状和展望.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5(19):2-8.

    3 金博.传染病学医师进修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9.

    4 武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5(20):374-375.

    5 蒋森.中西医结合防治病毒性肝炎.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12.

    6 乔光彦.传染病临床研究与进展.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

    7 修书军.活血软肝胶囊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9(6):44-45.

    作者单位:114011辽宁省鞍山市传染病医院

    (编辑 小川), http://www.100md.com(安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