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8326
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发展概况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0-1489-02

    回顾关节疾病治疗的历史,可以给我们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作为骨科医生,在外科治疗关节疾病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但也走了不少弯路。当时我们为什么去这样做?我们为什么摒弃了一些优秀的方法?我们为什么采纳了一些并不理想的治疗措施?无疑,外科医生的努力使外科得到了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近年的关节外科发展迅速,尤其在髋和膝的假体置换方面每年都有大的改进,治疗的效果已有明显的进步。各种形式的假体不断推出。如何选择假体使病人得到肯定的疗效,而费用减少,是我们医生的责任,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以膝关节假体发展的历史来评价我们如何选择。

    1 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发展史

    早在1861年,Fergisson报告因骨关节病而实施了膝关节成型术。1863年,首次出现膝截骨面之间插入了关节囊一部分的记载,目的是防止截骨处的愈合。在以后的实践中,还应用了皮肤,脂肪,甚至猪的膀胱。但结果基本不成功。1920~1930年,Campbell利用游离筋膜做关节成型术。上述的方法是为了解决关节的强直,而不是治疗骨性关节炎 [1]
, 百拇医药
    首先出现的人工假体是髋关节,由Smith-Peterson制作。1940年,Campbell和Boyd制作了膝的假体 [2] 。1942年,Smith-Peterson也制出了膝关节的假体。当时假体由金属制作,仅固定在股骨端。这种表面置换假体引起了严重的疼痛,后改为插入式。此种形式单一的假体没

    有解决任何疼痛问题。

    1950年,膝关节的假体成为两部分,即股骨和胫骨表面各有假体置换。Walldus和Shiers等设计出了铰链式关节假体,由于设计简单,它的运动不符合膝关节的运动生理而多数失败,主要是松动和高的感染率。以后,GUEPAR式关节加了一个旋转轴,关节功能得以改善,而松动和感染仍然较高。1981年,铰链式关节应用球形连接,旋转不再受限制。目前运动式的铰链关节是比较成功的关节,主要是解决侧副韧带缺失或者不稳定的关节置换,在松动和感染方面并不比GUEPAR式关节减少多少。
, 百拇医药
    1971年,Gunston发现膝关节并不是简单的沿一个中心进行屈伸,从侧面看,它有多个旋转中心 [3] 。由此设计了塑料的胫骨假体,改善了关节的功能,膝关节的假体由此变为两部分。由于塑料胫骨假体的结合有问题,失败的病例仍然很高。1973年,由Mayo诊所的Coventry等人设计出了几何形状的胫骨假体,使假体与骨的结合有了提高,但必须保留交叉韧带 [4]

    1973年,假体的固定开始采用骨水泥。Ranawat [5] 报告了94%的优良率,对病人随访了15年。此时的假体已分为三部分,股骨部分,胫骨部分,中间的塑料垫。髌骨的置换亦开始实施。由于假体设计的原因,早期的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大约有0°~90°的活动范围。1978年,Insall和Burstein设计了后稳定型的假体,不需要保留交叉韧带 [6]

    对于是否保留后交叉韧带,人们争议较多。赞同保留后交叉韧带的认为,它符合生理及运动的需要;不保留交叉韧带,会导致关节的前后松动[7] 。保留韧带,使截骨的量减少,对髌骨的位置影响小,因此产生的疼痛可以避免。在步态方面,保留韧带的要对称和协调。有些报告指出,在关节的前后松动和运动方面,经10年随访,保留韧带与否并没有太大的差异[8]
, 百拇医药
    赞成切除后交叉韧带的人认为,到关节置换的程度,交叉韧带已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即使保留了韧带,也会对胫骨后方的塑料垫有较大的应力,加速它的磨损。由于后交叉韧带的精确性,有人认为,如果1年内做不到20例关节置换,不要在保留交叉韧带的问题上再计较了。交叉韧带的切除,使手术野的范围扩大,暴露广泛,平衡韧带容易,截骨易于操作。保留后交叉韧带易导致关节的屈曲挛缩畸形,最重要的是,保留了后交叉韧带使塑料垫的应力加大,容易过早的磨损。

    限制型膝关节假体(CCK)是由Insall和Burstein设计的,为后稳定型关节,是为那些膝关节不稳定的病人设计的,既可以用骨水泥结合,也可以采用压配固定。对于有骨缺损的病例,它是可选择的人工假体之一。当时的骨水泥技术水平,根据Rosenberg的报告[9] ,44个月随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的X线片表现的松动率为16%。

    半月板型人工假体。1976年,Goodfellow等人设计出Oxford型膝关节假体 [10] ,特点是带有可活动的人工半月板,可减少股骨和胫骨的表面压力,但要求两侧的副韧带和交叉韧带完整,且有功能。
, 百拇医药
    由Beuchel等设计的低接触应力型膝关节,其人工半月板间有一沟槽,股骨部分的后部弧度变小,使人工半月板的后部受到的应力减少。

    有关单髁置换。1950年McKeever首先做了1例单髁置换的手术 [11] ,1970年Marmor统计了治疗结果,认为效果 [12] 。最初的假体是塑料的制品,以后改为金属,并加上了塑料的人工半月板。长期的随访结果没有报告。赞成单髁置换的人认为,手术简单,康复迅速,再次翻修时容易操作。Scott等人报告 [13] ,采用单髁置换的病人,在11年的随访中,约82%有良好的结果。

    2 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目前发展状况

    目前,假体将发展为家族性,即根据手术的需要,术中的变化,韧带的功能存在程度,可随时变更手术计划,而器械将更加通用,从单髁置换到三单元假体的置换,随时可以应用。
, 百拇医药
    我们置换膝关节要考虑的问题不外是交叉韧带的保留、固定方式,髌骨置换与否、材料的选择,以及翻修手术时采用特殊假体的问题。

    在固定方式上,目前以骨水泥固定为主,因为此技术成熟,临床有肯定的效果 [14,15] 。而非骨水泥的关节要求技术苛刻,截骨要求精确,假体要求准确安放,在有内外翻畸形的病例中,很难做到固定牢靠。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适应关节固定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胫骨平台假体应运而生。如胫骨部分柄的长短、数目、位置、辅助螺钉的有无、与骨接触面的涂层形式等。在交叉韧带的保留与否的问题上 [16] ,目前仍在争论,但限制型人工假体现已很少应用,除非为翻修的病人或有明显骨与韧带缺损的病例。在非限制型假体的发展中,有三类为代表,即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的后稳定型假体,此假体有轻度的限制性。保留后交叉韧带的Foundation型,以及侧副韧带稳定性的全髁假体。

    人工假体的最初材料大多为普通的金属,现在通用为钴合金和钛合金,在临床应用中没有明显的差异。
, 百拇医药
    高分子聚乙烯垫的几何形状经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已基本定型,目前增加了有轻微活动的结构,类似于人工半月板,这类假体更符合人的生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7]

    关于髌骨置换的问题,仍然是两种意见,莫衷一是,我们等待进一步的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 S Terry Canale.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9 th Ed.Science Press,Harcourt Asia.Mosby,1998,211-242.

    2 Campbell WC.Interposition of Vitallium plates in arthroplasties of the knee.Am J Surg,1940,47:639-642.
, 百拇医药
    3 Gunston FH.Polycentric knee orthoplasty.Prosthetic simulation of noˉraml knee movement.J Bone J.Surg,1971,53B:272-275.

    4 Vince KG.Principles of 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issues evolving.AAOS Instr Course Lect,1993,42:315-319.

    5 Ranawat CS.The patellofemoral joint in total condylar knee arthroplasyt: pros and cons based on5-to10-year follow-up observations.Clin Orthop,1986,205:93-98.

    6 Insall JN,Lachiewicz PF,Burstein AH.The posterior stablized condylar prosthesis:a modification of the total condylar design.Two to four year clinical experience.J Bone J Surg,1982,64A:1317-1321.
, http://www.100md.com
    7 Krackow KA.The technique of total knee arthroplasty.St Louis,Mosby,1990,249-372.

    8 Shoji H,Wolf A,Packard S,et al.Cruciate retained and excised total kneearthroplasty:a comparative study in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Clin Orthop,1994,305:218.

    9 Rosenberg AG,Burden R,Galante JO.A comparison of cemented and cementlessfixation with the Miller-Galante total knee arthroplasty.Orˉthop.Clin.North Am,1989,20(1):91-111.
, 百拇医药
    10 Goodfellow J.The mechanics of the knee and prosthesis design.J.Bone J.Surg.Br,1978,60B(3):358-369.

    11 McKeever DC.Patellar prosthesis.Clin Orthop,2002Nov,(404):3-6.

    12 Marnor L.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JMMA,1971Oct,218(2):213-215.

    13 Scott RD,Cobb AG,McQueary FG,et al.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8-to12-year follow-up with survivorship analysis.Clin Orthop,1991,271:96.
, http://www.100md.com
    14 Hvid I.Cenmented total 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9-11years follow-up.Presented at the60 th Annual Meeting of AAOS,San Francisco,1993,110.

    15 Marti RK.Results of revision of he arthroplasty with cement:a five to founteen year follow-up study.J Bone Joint Surg(Am),1990,72:346.

    16 Insall JN.Total knee replacement.Surgery of the knee.New York:Churchill,1984,587.

    17 Laird L.New Jersey Low-contact stress total knee arthroplasties(TKAs).Clin Orthop,1993,283-309.

    作者单位: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骨科

    (编辑 于少伟), 百拇医药(路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