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6期
编号:10401242
我院早期紧急应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做法及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6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6-2558-04

    我院2003年1月31日开始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ve Atypical Pneumonia IAP)病人,至今为止已累计收治160例,其中确诊99例,疑似3例,排除诊断58例。期间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1月31日~3月22日,IAP又曾被称为不明原因肺炎(Unexplained Pneumonia UP) [1] 和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 AP),此阶段为发病高峰期;中期:3月22日~4月8日,在此阶段中病原体被查明为冠状病毒,发病人数平稳下降;晚期系指4月8日以后,在此阶段IAP被我国列为法定传染病,发病人数明显下降。在早期阶段,我院共收治了86例病人,无一名工作人员被感染发病。本文就早期阶段防治IAP的特点及我院当时的紧急应对的做法进行分析总结,为综合性大型医院应对类似突发事件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我院早期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特点
, 百拇医药
    1.1 接受任务紧急,准备时间短促 我院于2003年1月31日被广州市卫生局指定为最早的四家定点收治医院之一,当天开始收治病人 [1] 。2月11日,广东省卫生厅指定我院为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人尸体解剖定点单位,在同一天,我院进行了首例非典死者尸检工作。因而无论是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还是尸检工作,均缺乏充足的准备时间。

    1.2 病因不明,信息有限 在早期阶段,非典型肺炎又被称为“不明原因肺炎”,病因不明,传播途径也不甚明确,曾出现肺鼠疫、禽流感等多种传闻。加之,当时未建立通畅的信息通报机制,因而信息来源有限,缺乏及时、可靠的科学指导。

    1.3 收治任务繁重,缺乏有力援助 仅2月份,我院就收治50例非典病人,随后病人不断增多,在短时间内,病人急剧增加,超出了医院的正常收治能力。与此同时,由于当时广州地区未建立统一的调配机制,也未设立类似小汤山医院的大型收治医院,各医疗机构各自为战,医疗机构之间调配资源的渠道不通畅,病人无法转出,难以获得有力的支援。
, 百拇医药
    1.4 病人来源复杂,防治难度较大 当时非典病人来源复杂,有的是自行到医院就诊,有的是120接回医院,有的是外院转送至医院,有的是症状不明显其他科室误收入院,加之当时医院未设立独立的发热门诊,部分病人系由普通门诊和急诊科收入院。因而防治工作的难度较大。

    1.5 形势严峻,医务人员心理压力较大 截止2月10日,广州市地区的非典病例增至305例,其中医务人员为105例,我院当时已收治21名非典病人。社会上各种流言四起,尽管我院当时无医务人员被感染,但对医务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对正常医疗秩序造成冲击。

    1.6 病人配合度差,管理存在困难 由于当时非典未列入法定传染病,少部分非典病人入院后,存在恐惧、否认、焦虑、绝望等心理特点,对治疗配合度较差。有的病人试图逃跑,甚至有一名因在外院陪护家人被感染转送我院的病人在住院期间试图自杀,病人的管理上存在较大困难。

    2 主要做法
, http://www.100md.com
    2.1 领导重视,反应迅速,紧急动员 医院于1月31日接受任务当天,紧急召开会议,取消了有关科室和机关人员的春节休假,成立了非典防治领导小组,全体动员,布署工作,印发了防治非典工作文件,主要内容为要求全院人员提高警惕,及时排查病人,规范了病人收治流程,要求全院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并转发了广州市卫生局印发的《省专家组关于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的调查报告》。当时的领导小组下设诊治技术指导小组、防疫消毒技术指导小组、疫情监测和报告小组和药品器材供应保障小组,全院人员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受领尸检任务后,医院又立即成立了特种尸检小组和专项物资保障组,当天完成了准备工作,安全进行了首例尸检。

    2.2 重视专家建议,组建“智囊团”,科学防治 根据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原则,医院迅速召集感染管理、传染病、呼吸病、流行病学等学科的专家,组成 防治专家组,担任领导的“智囊团”,为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各位专家充分利用外出开会、会诊和讲座的时机,积极获取各方信息,广泛查阅各种资料,在通过正常途径获取信息有限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收集了大量信息,并依据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防治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修订防治方案,确保了科学决策。专家们先后拟定了《医院及个人消毒隔离指南》、《“不明原因肺炎”病情特点》、《“不明原因肺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等多个防治材料,医院立即印发全院。医院依据专家提出的建议,改变了最初做出的由呼吸内科和感染内科共同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方案,果断决定改为感染内科集中收治,呼吸内科提供技术和人员支持;专家们提出感染内科楼通风状况欠佳存在发生院内感染的隐患后,医院连夜拆除该楼的装饰玻璃,并为感染内科配备了80多台电风扇,彻底改善了通风条件;专家提出为感染内科医护人员配备防护眼镜,为全院主要单位配备气溶胶喷雾消毒器的建议后,医院领导立即予以采纳,迅速购买了100余副防护眼镜,并从北京四环制药厂空运了10多台电动气溶胶喷雾器……
, 百拇医药
    2.3 挖掘潜力,扩大收容,调配人员 自开始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之后,医院几乎没喘息的机会,发病高潮不期而遇,病人急剧增加,最多时一天之内发热门诊门诊量达320人次,收治了8例病人,对医院构成严重威胁。医院不等不靠,一方面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有关情况,另一方面向全院发出了“保家为院”的号召,积极挖掘潜力,扩大收容能力。隔离病区由一层楼20张床,扩至80张床以缓解压力。为防止医务人员过度疲劳,医院根据个人申请,优先挑选政治素质过硬,身体素质好,家庭负担相对轻的医务人员,将人员编为3个梯队,前两个梯队在隔离病区互相轮换工作,后1个梯队随时待命。由于人员准备充足,我院不仅在早期平安的渡过了发病高潮期,而且后期除继续承担收治广州地区的非典型肺炎病例外,还顺利地派出了29人支援北京小汤山医院。

    2.4 理顺流程,查漏补缺,及时隔离 医院针对早期非典型肺炎病人来源复杂的情况,在实践总结经验,逐步完善防治措施,及时理顺流程,查漏补缺,迅速隔离有接触史的医务人员。为有效管理门诊病人,医院在急诊科开辟了一间发热诊室,集中诊治、筛查发热病人,对外院转送的病人先经发热门诊排查后方可收入院,对于非隔离区发现的疑似病人,一方面将病人转入隔离病区治疗,另一方面派出流行病调查小组对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视接触密切程度、接触时防护条件,分类对医务人员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并对病区进行彻底消毒,封闭2周,禁止人员出入。到后期,医院果断决定成立独立的发热诊区,集中收治发热待查的病人,彻底理顺了发热病人的就医流程。
, 百拇医药
    2.5 加强教育,普及知识,提高认识 医院结合形势变化进行有针对性教育动员,开展形势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在早期阶段紧急举办各类培训10多次,培训人员1600多人次,内容包括非典诊疗、护理、消毒、隔离、防护知识等,培训对象为全院各级人员,包括军人、合同工、临时工等。此外,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如广告栏、宣传橱窗、内网等,宣传有关防治知识。医院请奋战在一线的专家、护士和康复患者进行现身说法,让全院人员认识到非典“可防可治不可怕”。医院政治部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鼓舞全院人员士气;各科室党支部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全院有1300多医护人员写请战书,表示随时响应号召,投入抗击非典第一线。

    2.6 规范消毒,清洁环境,抓好预防 医院制订了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科学合理、彻底消毒的消毒工作要求,专门抽调6人成立了专职消毒小组,负责消毒工作。一是对隔离病区、发热诊室、留观室、候诊室、病人专用电梯等重点场所,实行“三轮五式”的消毒。三轮就是每天早、中、晚三次,五式即是拖擦、喷雾、熏蒸、浸泡和照射。二是对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医疗器材、运载工具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三是加强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医疗生活垃圾的处理,严格按规定分装并运送到指定地点。保证重点部门消毒的同时,我们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拉网式的喷洒消毒,包括办公区、实验楼、食堂、商店、花圃、理发店、车队、工地、工棚等每一个角落。四是及时下发了消毒技术规范,明确要求了消毒剂的使用方法、作用浓度、作用剂量及消毒时间,并对消毒效果进行严密监测,确保消毒效果,对污水、污物的消毒适当增加药物的用量。在全院各病区、教室、实验室均设有洗手点,免费提供洗手用消毒液。
, http://www.100md.com
    2.7 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医护人员和病人管理,防范院内感染 早期我们对医护人员采取了穿戴防护服、彻底洗手和漱口、有针对性服用防护药物、自制干扰素滴鼻液滴鼻等防护措施,并且加强了工作场所通风,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机率,其做法在多家医疗机构进行了介绍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得到了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采纳。为防止外来传染源,医院加强了营院秩序的管理,下发了《关于做好外来工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营院秩序管理的通告》,加派保安在医院各个路口和各病房楼层出入通道值班,各科室派出一名助理护士在门口对出入病区的人员进行排查。为加强非典型肺炎病人管理,医院为感染内科楼加派出保安,24h值班巡逻,感染内科增派值班人员加强巡查,防止病人逃离病区。严格的营院和病区管理,有效的防止了外来传染源和住院的非典型肺炎病人引发的院内感染。

    2.8 不惜代价,舍得投入,保险到位 为了确保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医院不惜一切代价,迅速设立了专项资金,先期投入500多万元,短时间内购置了大批消毒器械、防护物资和药品,如棉纱口罩、一次性隔离衣、防护衣、防护眼镜、防毒面罩、气溶喷雾机、紫外线消毒灯、电风扇和防护用药等。为了对工作人员进行隔离,医院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一天时间内就腾空了一栋宿舍楼,租用了一座酒店。仅隔离人员吃、住平均每日开支在1万元以上。此外,医院还给一线医务人员发放了补助和慰问金,并购买“非典”意外保险。后期,医院又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非典防治工作。
, http://www.100md.com
    2.9 重视尸检,开展攻关,科学防治 自疫情发展初始,广大科技干部立足本专业积极开展查找病因、医疗、预防等相关课题研究。为支持科研工作,院党委决定先期一次性投入50万元用于资助相关科研。受领尸体解剖任务后,医院立即成立了特种病尸体解剖小组,为寻找“原凶”,确定诊断治疗“金标准”,医院先后完成了4例死亡患者尸检和1例病犬尸检,在国内率先报道病原体为病毒,并且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正确指引。与此相关的研究得到了广东省科技厅等单位58万元的资助。

    3 几点体会

    回顾早期阶段我院防治非典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前阶段的成绩取得关键是依靠以下几点。

    3.1 要高度重视应对突发事件,努力提高医院应急能力 长期以来,我院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处理,从平战结合的角度出发,制订了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组建了一支应急机动分队,节日期间战备工作常抓不懈,因而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方面有着较丰富的经验,得到了驻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信任。在疫情初期,我院就被指定为广州市首批四家定点收治医院之一。正是早期凭着对突发性疫情的正确把握、果断决策和较强的应急反应能力,才使得我院避免了类似其他兄弟医院在早期发生大批医务人员被感染、甚至牺牲的悲剧,才能以比较小的代价赢得这场遭遇战的阶段性胜利。
, http://www.100md.com
    3.2 要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确保科学制定对策 专家建议在我院科学防治非典型肺炎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在早期,信息道不通畅的情况下,专家们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充分发挥了智囊团的作用,在科学防治、把好诊治关、提高治愈率等方面,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更为及时的依据。在此期间,我院还派出专家教授到外院讲授防治非典经验和知识[2]

    3.3 要注重锤炼管理队伍素质,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对机关管理队伍也是一次全方位检验。在短时间内接收大批病因不明的病人,医院的应对工作涉及到医疗、后勤、保卫、政工等方方面面,机关组织、协调、指挥能力是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成败关键。机关干部不仅要吃苦耐劳,有较强的应急工作能力,而且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2月中旬,医院组织机关干部学习《流行病学》和《传染病学》有关知识,为正确组织管理防治IAP工作提供了科学管理的保障。

    3.4 要主动与外单位沟通,及时了解有关信息 我院自开始收治IAP病人后,医院高度重视信息收集,开辟了四个渠道。第一渠道是政府部门,通过医院领导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防疫部门参加有关会议,获取有关信息;第二个渠道是专家教授,通过专家教授会诊、学术交获取有关信息;第三个渠道是兄弟医院,通过机关主动向已收治IAP病人的兄弟医院了解信息;第四个渠道是一线科室,通过对病人的密切观察,及时了解病人诊治情况和疫情变化情况,在实践中及时发现新问题,收集有关信息。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医院及时掌握了疫情发展情况、兄弟医院防治经验教训、各种措施的有效程度等,为科学防治提供了可行依据,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赢得了宝贵准备时间。
, 百拇医药
    3.5 要全面加强医疗质量建设,经受严峻疫情考验 医疗质量一个重要内容是院内感染控制,医院平常对院内感染控制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非典型肺炎的防治效果。由于我院长期高度重视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所以在疫情发生早期,我院没有像其它医院一样发生院内感染流行。国家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巡视后,充分肯定了我院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认为是“平时训练有素、基础质量可靠”。并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今日访谈”节目采访时肯定了我院主要做法。

    疫情发展到中后期后,IAP防治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我院又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完善了防治措施,取得了防治IAP的阶段性胜利。据报道,IAP仍有可能再次流行,而且还有可能发生新的传染病,医院仍有可能再次面对类似的风险和挑战。各类医院尤其是综合性大型医院,应努力提高应急能力,增强处置应对类似突发事件的能力,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卫生局.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2003,1.

    2 蔡忠军,谭新元.我院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主要做法.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387-389.

    (编辑维 兰)

    作者单位:510515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医教部, 百拇医药(杨云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