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9964
唠叨是把双刃剑 用好还要能用巧 唠唠叨叨有好处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17日 《健康时报》 2005.11.17
     “明天降温,一定要穿那件带帽子的羊绒大衣。”“暖气来了,屋里干燥,晚上要多喝几杯水”……忙忙碌碌的年轻人大都听过父母这样的嘱咐。似乎已经完全独立的他们,有时会觉得这些唠叨真是烦。老人看到子女对自己的嘱咐“置若罔闻”,也会生闷气;家庭矛盾由此在唠叨中“一触即发”。

    爱唠叨的老人是不是“惹人烦”?据美国老年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由于讲话时要用大脑思维,促使脑细胞活动加快,所以应鼓励老人多说话,以帮助活跃开始衰退的思维,防止记忆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防治老年痴呆症。同时,语言作为无可替代的宣泄方式,唠叨可以帮助老人消愁解闷,愉悦心情。

    女性老人比男性老人心理更健康,更能够适应孤独的老年生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女性比男性更爱唠叨。南京市白下区的一个社区居委会就设立了江苏省首家“老人唠叨室”,专供老人们聊天、闲谈。老人们聚在一起将开心的、不开心的话题,说说聊聊,心里就敞亮了,孤独感自然就减轻了。可见对已经脱离社会工作的老人来说,唠叨是把双刃剑,只要用得巧,有益于身心健康。

    那么,该怎样把握唠叨的尺度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医师崔玉华建议,唠叨的内容别太旧,许多老年人津津乐道陈年旧事,炫耀以往的功绩,沉醉在对过去的回忆中,对比现状自然会有失落感,这种心理落差容易让他们陷入不良情绪中。其实,老人可以通过唠叨获取外界信息,掌握新的知识,多聊聊社会的新鲜事,多问问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此外,对于唠叨的结果别太在意,不要强求家人一定要顺从自己的意见,尽管这种意见是善意的。要想到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能够在社会上独当一面,生活中也能够照顾自己。同时注意唠叨对象的选择,不应局限于自言自语和跟家人、朋友聊天。崔玉华教授笑着解释,如果对自己的孩子说天冷了要加衣服,孩子可能会反感,要是改为对邻居的小伙子说,小伙子则会觉得很温暖,这样转移关怀的目标,就是重新寻求心理的慰藉;还要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跟年轻人交流,以便获得更多的说话机会,让自己的“唠叨”变得更有价值。崔玉华主任提醒,当原本沉稳的老人忽然变得爱唠叨,并经常自言自语;或者本来说话干脆利落的老人渐渐变得词不达意、咬字不清,这些都可能是老年痴呆症、抑郁症的前兆。, 百拇医药(郑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