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11010002
别成了信息的奴隶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27日 《健康时报》 2006.04.27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诞生接近天文数字的新信息。然而,信息爆炸的负面效果也逐渐显现。

    小秦是一名公司职员,他热衷于查阅各种信息。在工作中一有间隙就到网上浏览,每天要查看电子信箱数次,下班回家后就打开电视,唯恐漏掉一丝跟自己有关的信息。在和同事、朋友聊天的时候就谈最新的信息,从国家大事到娱乐八卦新闻,他总会滔滔不绝地给朋友讲述。然而,小秦的这种爱好却给他带来了不少烦恼,最明显的感觉是精力越来越不能集中。当他在公司处理文档的时候,总在记挂着国际原油价格是不是又涨了、陈水扁又发表什么“台独”言论、又出现了什么娱乐新闻……其实小秦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他只是出现了集中精力困难的情况,这种表现还比较轻。据报道,现在不少高学历者,常常在没有任何病理变化,突发性地出现恶心、呕吐、焦躁、神经衰弱、精神疲惫等症状,女性还会并发停经、闭经和痛经等妇科疾病。他们发病间隔不一,起病时间也不一定。有关专家认定,这是一种身心障碍,定名为“信息焦虑综合征”。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香港的一位教授,他发现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吸收是成平方数增长的,但人类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很好地调整到可以接受如此大量信息的阶段,由此就会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非常接近精神病学中的焦虑症状。

    过量接受信息既可能是被动的工作需要,也可能是一种主动行为。有人由于工作需要必须时刻搜索新信息,过量的信息使人们的信息处理系统超负荷运转,从而产生各种心理症状。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主动过量接受信息,这种人常常是工作或学习的压力比较大,又没有其它更好的娱乐活动,时刻渴望通过获取新信息来调节自己,时间长了却造成了对新信息的依赖。对于这种情况,通过多种方式缓解压力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其实“信息焦虑综合征”本身并不可怕,只要适当改变生活方式,大量饮水,保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对每天接触的媒体时间及数量进行限制,预防或治愈“信息焦虑综合征”并不困难。, 百拇医药(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