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6年第8期
编号:11121810
Fabry病的肾脏病变研究近况
http://www.100md.com 《中华首席医学网》 2006年第8期
皮肤科,1发病机制,2AFD肾病的诊断,3治疗,【参考文献】
     1898年皮肤科医生Anderson和Johann Fabry各首先报道了1例本病,故命名为Anderson-Fabry Disease(AFD),简称Fabry病。AFD为一遗传性疾病,因缺乏α-GalA,致使鞘糖脂(glycosphingolipids)成分,如神经酰胺三己糖苷(ceramide trihexoside,CTH或称为globotriaosylceramide,Gb3)等堆积于体内各器官,如肾脏、神经系统、皮肤以及心血管系统等,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AFD肾病典型表现为氮质血症和蛋白尿,大多数受累的男性患者,若未行透析或肾移植,通常多在50岁左右死于尿毒症[1]。本病少见,男性发病率约为1/40,000,女性患者更为罕见,症状较轻,且临床表现多样。近年来AFD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其近年来的发展简要综述如下。

     1 发病机制

    AFD致病基因α-GalA定位于Xq22.1,由7个外显子组成,每个外显子的异常均可导致AFD。至今已发现240余种α-GalA基因突变[2],其中错义突变占57%,无义突变占11%,基因缺失18%,基因插入6%,剪接位点突变6%。该基因编码蛋白为α-GalA,它是一种外糖苷酶,可水解鞘糖脂类化合物,绝大部分为神经酰胺三己糖苷(Gb3)末端的α-半乳糖残基。由于基因突变导致α-GalA 功能部分或全部缺失,致使该酶底物(主要是Gb3)的正常降解受阻,使Gb3在心、肝、肾、眼、脑及皮肤的神经、血管等多种组织细胞溶酶体中堆积,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残余的α-GalA生物学活性与肾脏的病理改变有关,且α-GalA基因型与AFD所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与年龄有关[1]。

    在肾脏血管,Gb3主要堆积于肾脏动脉和小动脉以及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外膜细胞;在肾小球,Gb3主要堆积于肾小球上皮细胞、内皮细胞中,在肾小球系膜细胞中也有少许;在肾小管,Gb3主要堆积于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包括Henle氏袢、集合管,而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较少[3]。Gb3的堆积使次级溶酶体扩大,形成多层薄片、螺纹状小体,细胞内充满脂质呈空泡状,细胞结构与功能丧失。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破坏后早期为足突融合、破损,以后基底膜与壁层上皮细胞直接接触并粘连,在多肽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作用下产生修复反应,基底膜增厚或呈双轨,系膜细胞及巨噬细胞活化并增殖,系膜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毛细血管袢萎陷,肾小球硬化。Gb3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积聚也引起局灶性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其上游肾小球功能丧失,其他肾小球代偿性肥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7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