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2年第14期
编号:13178347
基于经方临证应用的实践探索中医疗效评价的新模式(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15日 邵明义 江锋 魏明 刘保延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建立在经方临证指导的原则下中医药疗效评价的新模式。方法:通过分析现有疗效评价体系下,中医药临床研究过程中,疗效评价的现状和问题,同时根据经方临证应用的辨证、用药和评价的特点,建立中医疗效评价的新模式;结果:目前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尚缺乏符合现代循证医学思想的客观证据,借鉴经方临证特点,解决现有疗效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建立符合中医临证特点的疗效评价新模式是中医药疗效评价的有益尝试。结论:该模式的建立将为中医药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经方;疗效评价;临床研究

    中医学的生命力在疗效,临床疗效的确切是中医学延续千年不衰发展的源泉。但在现代医学日益发展的今天,尤其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导的临床疗效评价模式下,中医学的发展面临缺少循证证据的客观现实。如何建立能够客观反映中医药临床特点疗效评价模式,不仅是解决制约中医学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每个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经方临证应用的角度,探索建立新的疗效评价模式,以期为中医药疗效评价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1经方临证应用特点

    1.1经方的由来经方特指《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方,因其药味少、配伍精当、疗效显著,被后世医家誉为经方,经方共计318首,临床常用的270多首。经方经过上千年的临床应用,疗效确切,故清代医家喻嘉言有“仲景《伤寒论》一书,天苞地苻,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1]

    1.2经方的临证特点经方的辨证特点是以病统症,病症结合,主症定原则,兼症定加减。如《伤寒论》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从这2条经文可以看出,以太阳病为例,经方的应用是以病为纲,不同的症候表现为目,纲目结合进行辨证是经方辨证的核心思想。《伤寒论》第43条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从此条经文可以看出,根据主症定治疗原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