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19年第12期
编号:13449856
多模态M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半暗带和侧枝循环评估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5日 《人人健康》 2019年第12期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模态MR;缺血半暗带;侧支循环

    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梗死灶中心区域的周围多存在一个缺血边缘区,由于缺少能量供应,其内部存在大量形态完整但处于休眠和半休眠状态的脑细胞,神经元也处于电衰竭状态,称缺血半暗带。目前,临床对于已经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张快速评估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为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提供依据。MR.灌注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PDM)是现阶段临床诊断缺血半暗带金标准,但此法操作繁琐,耗时长,临床应用受限。另外,侧支循环的建立能够承担部分梗塞血管的血流循环任务,对挽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细胞也十分重要,明确患者侧支循环情况对评估患者预后也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现以我院近年收治病例,分析探讨多模态MR不同诊断技术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与侧枝循环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为时限,从我院收治脑卒中患者中择取9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发病至接受多模态MR检查时间≤24h;经症状、查体、影像学等检查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弥散加权(DWI)高信号,ADC值下降。排除标准:出血性脑卒中或合并出血转化;入组前接受溶栓或抗凝治疗;合并颅内肿瘤、脑外伤等其他影响评估的疾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4分的轻症患者,以及≥21分的重度患者。患者中,男68例,女20例;年龄28~90岁,名平均(59.3±16.1)岁。

    1.2方法全部患者均接受多模态MR检查,采用Philips Inge-nia 3.0T MR成像系统。患者先行常规平扫,再于肘静脉高压团注扎喷酸葡胺0.1mmol·kg-1,速率4ml/s,行多期增强扫描。扫描序列及参数:T1WI序歹(TR 2000ms,TE 9ms,FA 150°,),T2WI序歹(TR5500ms,TE 95ms,FA 150°)、DWI序列(TR,6600ms,TE 100ms,FA90°)、PWI序列(TR 1500ms,TE 30ms,FA 90°)、FLAIR序列(TR2000ms,TE 9ms,FA 150°),各序列均層厚5ram,层间距5mm。

    1.2.1 PWI/DWI融合图像评估缺血半暗带。将采集的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在PWI图像上在利用灌注后处理技术获取达峰时间(TPP)、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四组图像。运用3D-fusion软件,精确配准DWI与MTT图像。具体方法:导人DWI轴位图像,生成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参考图,再导入与轴位DWI图像FOV完全一致的TTP图像,微调后自动配准,使DWI与TTP精确配准,两者图像比例权重各站50%;确认高度一致后,DWI使用原始色,TTP加伪彩,融合图像,轴位重建。阅读PWI/DWI融合图像,记录不匹配区域(PWI低灌注、DWI正常的区域)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ASPECT),将大脑中动脉分为供血区分为M1-M6、c、L、I、Ic共10个区域。当PWI>DWI时,1个不匹配区域记1分,反之1个不匹配区域记一1分。以基于体积测量的PDM为金标准,评价PWI/DWI融合图像诊断缺血半暗带的诊断效能。

    1.2.2动态MR.血流图量化诊断侧支循环方法。加扫SWI序列扫描(TR28ms,TE 20ms,FAl5°,层厚1.2mm,层数72)。上传SWI1.2层厚原始图像上传,3D-MIP软件下行最小密度投影(minlP)重建,层厚9.6mm。上传PWI原始图像,以健侧大脑中动脉为参数,借助perfusion灌注软件获取灌注曲线,获得TTP、CBV、MTT、CBF四组图像。勾勒患侧大脑MTT延长区域与健侧大脑MTT延长区域,复制到TTP、CBV、CBF图,覆盖相同区域。用PWI原始图像创建MR动态血流图,以平扫图像为基线,利用减影功能模块,将PWI每一帧原始图像减影,按扫描时间排序每以期减影图像,获得类似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的脑血流时间分布图像。基于图像进行脑侧支循环评分,评分参照ASITN/SIR,系统,将脑内侧支循环状态分为0-4级。缺血侧无侧支血管,为0级;缺血灶周围存在缓慢侧支血流,为1级;部分缺血灶周围存在快速侧支血流,缺血灶仅部分血流,为2级;缺血灶有缓慢但完全的血流,为3级;侧支循环完全、快速供应整个血管区,为4级。基于DSA金标准,评价动态/MR血流图量化诊断侧支循环符合率。

    1.5统计学方法以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缺血半暗带评估效果评价金标准诊断缺血半暗带阳性75例(76.53%),阴性23例(23.47%)。PWI/DWI融合图像诊断缺血半暗带阳性72例(73.47%),阴性26例(26.53%)。基于金标准,PWI/DWI融合图像诊断假阴性4例,假阳性1例,诊断灵敏度94.67%,特异度95.65%。

    2.2侧支循环量化分级效果评价两种方法侧支循环量化分级结果见表1。基于金标准,动态MR血流图诊断侧支循环级别过高4例,级别过低2例,总符合率93.88%。

    3讨论

    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单一模态影像学检查所提供的信息已经不足以满足临床诊治需要,多模态影像技术联合应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将不同成像方法获取的图像以及经不同后台技术加工过的图像进行匹配、整合、叠加等处理,能够实现成像优势最大化,从而极大的丰富影像提供的信息内容,更好的疾病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参考。PWI/DWI融合图像即是应用该方法进行疾病诊断的多模态IVlR.技术,它能够将灌注成像与弥散成像的信息清晰显示在同一张图像上,可直观判断两者间匹配性以及不匹配的区域和范围,作为评估缺血半暗带的影像依据。而动态MR血流图不仅与DSA相关性良好,诊断亦简单快捷、安全无创,可有效避免DSA所致血管痉挛、斑块脱落等并发症,而且能够将血流信息转化成轴位图像,用以评估侧支循环状态。本研究中,PWI/DWI融合图像与动态MR血流图两项多模态MR技术诊断收效均良好,可以快速较准确的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与侧支循环情况,灵敏度与符合率均超过90%,能够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参考,值得推广使用。, 百拇医药(蔡文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