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炎
编号:13505235
朱西杰教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15日 《人人健康》 20204
     胃炎是常见的临床疾病,有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种。慢性胃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并伴有恶心和呕吐等症状。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该病的主要类型,可分为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阴虚等型。祖国医学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属于古代文献中“胆瘅”“嘈杂”“胃脘痛”等范畴,感受外邪、脾胃虚弱、情志失调为主要的致病因素,病位在胃、胆,与脾、肝密切相关[1]。中医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论治亦未有统一标准,不过通过调整人体免疫力,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朱西杰教授认为脾胃气机斡旋失司,“通降止痛治标、修复黏膜治本”,在临床需要采用制酸杀虫、化瘀通络、通腑降浊、通阳行气法辨证施治[2]。本文具体探讨了朱西杰教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发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饱胀不适、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症状。中医学病名中并无“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名,对其认识属中医学“胃痞”“胃痛”、“嘔吐”“呃逆”等范畴。《类证治裁·痞满》云:“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因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伤等,均可引起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无以运转气机、水湿、致气滞、湿阻、血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