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189381
单纯铜针留置和铜针留置结合环形缝扎治疗脉管畸形(4)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宋维铭,薛文丽,吴佳君,王千文,郭鑫,王太玲,于浩,郑行跃,王佳琦
第1页
第3页

    参见附件(5061KB,6页)。

     4.6.2 肝脏是储存铜的主要器官,体内铜过量时肝细胞损害尤为显著。肝转氨酶活性可反映肝细胞损害情况,而肝转氨酶活性变化与肝铜浓度密切相关[32-34]。当肝细胞受损至一定程度时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增加。杨晓楠等[35]通过对兔耳静脉进行铜针留置前、留置后1、3、5、7天血铜和肝功能(ALT和AST)检测,同时对肝脏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铜离子浓度随铜针留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肝功能(ALT和AST)无明显变化,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肝脏病理检查可见无菌性炎性反应,但无明显肝小叶结构改变,提示铜针留置对肝脏未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该研究组对13年中110例临床治疗病例追踪观察,未发现明显的肝功能改变及肿瘤形成等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原因为铜针留置时间不长,数量不多,机体出现的仅为一过性反应,未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本组患者,我们对一次留置铜针达38、40、41、43、47及49枚的6例脉管畸形患者, 进行铜针留置治疗前后血清铜和肝功能检测,结果显示:留置铜针5天 后,静脉血清铜轻度升高,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ALT、AST略有升高,与治疗前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P> 0.05)。这一结果与许多学者检测铜针治疗不会导致患者血清铜升高相似[9-10,14];也与一些学者检测铜针治疗不会导致患者血清铜升高及肝功能异常相同[23,25],提示铜针治疗安全、可靠,治疗中出现的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被认为是病变内无菌性炎症及坏死组织吸收所致[25]。但付时章等[36]报道2例患者铜针治疗4天后肝转氨酶出现显著异常,提示铜针治疗有可能对肝脏产生潜在损害。由于本组检测的数量有限,结论还有待进一部完善。

    4.6.3 大面积皮肤坏死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王永洁等[17]报道铜针治疗过程中有15 例(14.3%)发生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原因为瘤体贴近皮肤,治疗后各种反应产物对皮肤造成损伤引起。高善岭等[14]报道铜针治疗过程中发生患手坏死而截肢1例,原因为穿刺铜针量多而密,使其过度肿胀,致血循环障碍,导致手部坏死。为此,高善岭等提出一次留置铜针不宜超过40枚,针距不宜过密至少间距2cm。本组病例,我们有2例发生小面积(1.0~2.0cm2)皮肤坏死,原因为留置铜针间距过窄、过密,致两针孔间皮肤坏死贯通、融合,经换药后愈合,未明显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有效预防皮肤坏死,特别是防止头面部、手部大面积皮肤坏死尤为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

    4.7 铜针治疗前及铜针治疗期间注意事项[10]:①针刺前,注意检查患者全身情况,如有无心、肝、肾疾患;②严格无菌操作;③进针前,须再用砂纸擦除铜针上的氧化膜;④置入过程中,争取铜针在病变中不同方向、不同层面置入;⑤穿刺中术者可根据病变范围、窦腔大小等特征调整铜针的穿刺方向、角度、深度及数量;⑥针刺部位以不伤及主要血管、神经为原则;⑦留针期间注意局部变化和全身反应;⑧留针时间可根据病变范围、部位及患者局部变化、全身反应等灵活掌握,以患者能耐受铜针留置及周围正常组织不受影响为原则。

    4.8 铜针治疗的适应证[9-10]:①体表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尤其适用于体表静脉畸形的治疗,对儿童体表静脉畸形患者,有时甚至是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②特殊部位如颜面部腮腺区、口唇等静脉畸形的治疗;③较大的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由于手术中难以控制的出血等原因可采用铜针辅助治疗降低手术的难度和风险;④其他方法治疗后复发的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的治疗;⑤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等治疗。

    铜针留置是一种有效的脉管畸形治疗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创伤相对较小,可以较好地保留患者外貌和功能的完整,治疗费用低廉,患者痛苦相对较少,可以重复治疗。铜针留置结合环形缝扎是铜针治疗脉管畸形的改进和发展,可以更有效地治疗脉管畸形,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大、较深的脉管畸形治疗。随着铜针留置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渐趋完善,治疗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望对体内深部脉管畸形的治疗开辟出一条新路,为广大脉管畸形患者带来福音。但是,铜针留置治疗规范化研究如铜针留置的种类(红铜或黄铜)、粗细及间距;是否有其他更简便、效果更确切的材质代替铜针;如何有效地量化铜针留置的数目、时间及与体内铜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动态地监测并调控铜离子,使其在合理的浓度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铜针留置治疗相关近期、远期并发症研究,如防止皮肤坏死的具体措施,铜针留置治疗过程的毒性影响如铜中毒引起的溶血作用,特别是与肝损害是否存在相关性;临床治疗病例的样本数量和病种等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Mulliken JB, Glowacki J. Hemangiomas and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endothelial characteristics[J].Plast Reconstr Surg,1982,69(3):412-422.

    [2]Enjolras O,Mulliken JB.Vascular tumors and vascular malformations (new issues) [J].Adv Dermatol,1997,13:375-423.

    [3]Achauer BM,Chang CJ,Vander Kam VM.Management of hemangioma of infancy:review of 245 patients[J].Plast Reconstr Surg, 1997,99(5):1301-130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061KB,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