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10年第11期
编号:11962473
歧视对佤族农村社区艾滋病防治及感染者生活的负面效应(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中国性科学》 2010年第11期
     3.2 对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歧视不仅阻碍自愿咨询检测的开展,使得社区内真实的感染情况和具体感染人群无法得到掌握和监测,还会严重影响抗病毒治疗的开展。需要接受治疗的艾滋病病人为了免于遭受歧视,不愿意到医院进行治疗。在莱卡村所属M县疾控中心规定,凡是CD4细胞低于250的患者就必须进行抗病毒治疗,服用抗病毒药物。而如果一旦接受治疗,就等于病情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公开。因此,一些艾滋病患者拒绝接受药物治疗,任其病情恶化。莱卡村一位患者说:“他们医院每次一来给我送药,都是开着车,有时候还穿着医生穿的那种白衣服来,人家一看就认得是怎么回事,都害怕我了。我现在都不想让他们来了,影响不好。”

    此外,正在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因为害怕遭到歧视,遇到如服药后身体出现恶心、乏力等不良反应,或需要更换药品等问题都不敢主动向医生咨询,既危害患者的健康,又影响治疗的效果。

    3.3 村医随访工作难以开展

    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跟踪随访管理,是M县防艾办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艾滋病综合防治重点工作,主要是将社区感染人群的管理下放给村医具体负责,做到对感染人群的定期跟踪随访,从而详细掌握感染人群的病情和需求,并督促其定期体检和抗病毒治疗的情况。自村医随访工作开展以来,莱卡村的村医就对社区内40多名感染者和病人进行了逐一登记管理,但社区内严重的歧视使得村医的艾滋病跟踪随访管理工作也受到阻碍。村医金医生说:“现在我们的工作难开展,很多感染者可能担心我们村医会把他们的病情泄漏出去,拒绝我们村医的随访,有些远远地看见我们去就把大门关上,有的甚至还威胁我们村医,警告我们说以后不要再来,不然的话我们也没有好下场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