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求医问药》 > 2008年第10期
编号:11684181
怎样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日 《求医问药》 2008年第10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人们在患了该病后,大都很难察觉。有的老年人即便出现了腰腿疼痛等症状,也往往认为是年岁大造成的,并未在意。多数患者直到发生骨折后才会意识到自己患了骨质疏松症。因此,如何尽早地发现骨质疏松症就成了防治该病的关键。为此,专家告诉我们,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若出现以下症状中的一种,就应考虑自己可能患了骨质疏松症。

    如何尽早地发现骨质疏松症

    1.腰背疼痛: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这是因为当人们患了骨质疏松症后,其椎体骨的骨小梁会发生萎缩,导致椎体变形,使脊柱前屈。这时,腰部的肌肉为了纠正脊柱的前屈,会加倍地收缩。若此种情况长时间地存在,就会使人腰背部的肌肉出现疲劳,甚至痉挛,从而产生疼痛。这种疼痛可沿着患者的脊柱向两侧扩散。当患者处于仰卧位或坐位时,这种疼痛会减轻。当患者处于直立位(尤其是长时间站立)或弯腰、运动、咳嗽、用力大便及清晨醒来时,这种疼痛会明显加重。另外,一些骨量丢失较多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此类患者可出现腰背部(脊柱棘突附近最为明显)有强烈的压痛及叩击痛。这种疼痛一般可在2~3周后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转变为慢性腰痛,并可能伴有四肢放射痛、双下肢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等症状。

    2.身体变矮,出现驼背:此类症状多发生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出现腰背疼痛后的2~3年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