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3
编号:13619928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及中医证候要素演变分析(4)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3
     中医认为“中风”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逆血瘀,而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近年来中医已对中风急性期、后遗症期的证候及其动态演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对高危人群进行包括中医证候的筛查及随访尚属首次。在此过程中我们尤其关注尚未发生卒中、但具有多项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通过观察随访期间出现卒中的情况与危险因素控制、颈动脉病变情况、中医证候变化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早期发现、干预尚未达到疾病状态的易感人群提供依据,也即中医的“未病先防”[17]。通过对542例病例进行初筛及3年后复筛,在本组病例中气虚、阴虚是发生卒中的重要基础,火在卒中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对病情的转变起到重要作用,血瘀、痰是卒中发生后的重要证素。缺血性卒中伴/不伴颈动脉硬化斑块(含狭窄)的单一中医证候要素无显著差异,但气虚+痰、痰+火在2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气虚、痰、火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卒中关系较为密切。与团队前期的研究成果相符[1819]。由舌脉象进一步说明了本组新发卒中病例以气虚、阴虚为基础;血瘀、痰虽是发生卒中后新出现的证素,但在初筛时舌暗、苔腻、脉弦等表征已经反映出血瘀、痰的特质,是患者病情动态演变过程中应该关注的线索 ......
上一页1 2 3 4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