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3
编号:13620017
基于102例慢性荨麻疹用药特点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3
     丹参性凉,入心、肝经,既可活血祛瘀,凉血消肿,又可补血安神,清心除烦,古人常以“一味丹参,功同四物”来形容丹参的多种功效,可见段教授在治疗荨麻疹时注重从血分进行调治,由于荨麻疹发时风团疙瘩,反复发作,顽固难愈,段教授认为本病存在“内有瘀滞”,而活血化瘀之法应当作为治疗荨麻疹的主要法则之一。这一观点与中医“久病入络”“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观点一致。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了丹参酮对组胺等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抑制作用,减少渗出,促使风团消退;减缓体内化学递质的释放[34]。

    白芍性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通络止痹,现代研究认为具有免疫调节、抗炎、镇痛镇静、改善睡眠等多种药理作用。白芍总苷可通过促进诱导Th细胞诱生IL1、IL2和TNFα等细胞因子,调节巨噬细胞功能,调控机体的免疫功能[56]。段教授在治疗荨麻疹时应用白芍,意义有二:一,主要取其“补血柔肝”作用,荨麻疹病程较长,瘙痒反复发作,常暗耗阴血,病情虚实夹杂,因此治疗时应活血补血并用,补虚泄实并重;二,白芍还可兼治便秘,是段教授通调大便的主要药物之一,药性和缓,这一点在现代药理学中也得到佐证,如白芍总苷胶囊(帕夫林)作为一种抗炎免疫调节药物,其不良反应恰为“偶见大便变软或变稀,大便次数增多”,段教授反其道而行之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