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81
编号:13605247
“和法”在原发性肝癌诊治中的应用(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81
     此外,本方还用于缓解癌痛,王奇志[17]用膈下逐瘀汤辅助氢溴酸高乌甲素治疗肝癌疼痛,其镇痛效果显著、且作用持久。目前,临床上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以阿片类药物为主,但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若通过辅助膈下逐瘀汤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或频次,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将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5.3 调和阴阳 六味地黄丸最早见于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等组成,可补肝肾之阴,是肝肾同治的代表方剂。方中不单重用熟地黄、山药等滋阴之剂,还加入山茱萸类温阳之药,旨在“于阳中求阴、令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阴阳并施,最终使阴阳调和。肝癌发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病情迁延,气阴耗损;且肝癌的治疗方法繁多,大多数患者已经历了手术、介入、放疗等治疗,耗气伤阴,患者多表现出一派肝肾阴虚、阴阳失调之象。因此,六味地黄丸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甚广。此外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7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