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88
编号:13590684
益气化湿方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患者对胃黏膜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88
     232组胃黏膜状况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胃黏膜炎性反应细胞浸润、腺体密度、黏膜厚度及腺体形态等积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目前西医治疗Hp感染性胃炎主要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同时联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但随着抗生素滥用带来的耐药性逐渐恶化,西药三联根除Hp的效果大打折扣,且临床发现患者胃肠菌群失调发生率及复发率升高。此外质子泵抑制剂长期应用后导致部分疾病患病率升高,因此寻找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模式势在必行[1011]。

    传统中医认为胃炎的发生与脾胃失和有关,脾属中焦主运化、升清阳、摄血液,和胃相表里,脾胃共同主导食水司化,同时传运水谷精华,进而盈润脏器,因此胃部病变与脾胃失和密切相关。脾虚湿热型Hp感染性胃炎多因饮食不节,湿浊内生,聚而成邪,进而阻碍脾胃运化,发病初期多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脘腹胀满、痞闷等为主,病情反复发作且迁延不愈。脾虚与湿热是该疾病的关键,湿热之邪气有利于Hp的侵入,而这又进一步加重患者脾胃损伤,形成恶性循环,故本病病机在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因此在治疗中应从补虚、化湿、解热入手,遵循健脾和胃、理气化湿、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的方针,以提高机体防御功能与清除Hp的能力为最终目的[1213]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