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98
编号:13555326
热敏灸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其临床应用(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98
     2.2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概念的提出 《针灸学》教科书在论述悬灸操作时有这样一段要求: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15],这显然与《黄帝内经》中原始定义的“气至”内涵不同。《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这段经文首先指出了“气至”是一个与疗效有关的概念,即“气至而有效”;接着用了一个天气变化的例子论述了“气至”的另一个重要表现与特征,即“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试想从天空乌云密布,马上就要下大雨的情景感受,到一阵风吹过,突然云开日见,一片蔚蓝天空出现在眼前,心神是何等的豁然开朗、心旷神怡及愉悦舒适。《黄帝内经》这个举例不仅说明了针刺得气之后的速效、特效,而且描述了得气时舒适愉悦的心-身感受。《灵枢·五邪》再次列举病例说明腧学得气具有“快然”的舒适愉悦的心-身感受。因此,我们认为:《黄帝内经》“气至”概念的原始定义与内涵是指针刺产生的一种与疗效有关的,愉悦与舒适的心-身感应。

    在临床灸疗实践中,我们科研团队观察到艾灸热敏腧穴透热、扩热、传热等经气感传的平均出现概率为70%。其中:透热现象出现概率为60%左右,扩热现象出现概率为80%左右 ......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