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98
编号:13555300
略论“先卧心,后卧眼”的睡眠养生法(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98
     维持睡眠作息规律依靠营卫正常运行,营卫如常则昼精而夜暝,气血流畅是营卫调和的根本前提。心主血脉,血脉充盈、运行如常是实现“心藏神”功能的物质基础,心血亏虚则营卫失养,心火炽盛则血热烦躁,血行逆乱则神不守舍,营卫气血运行障碍都会影响睡眠质量。老年人常苦于昼不能精、夜不得寐,《难经·六十四难》[12]指出这是由于老人血气衰少,肌肉不滑,营卫之道涩,白昼神不能游于目而昏盲不明,夜寐神不能栖于心而睡卧不安。现代学者黄攀攀[13]从“心藏神”探讨《黄帝内经》睡眠理论,研究天王补心丹干预老年大鼠失眠的作用机制,认为老年人失眠病位在于心,病机责于营卫二气运行枢机不利,阳跷脉的气血流注滞涩,从而导致心神失养,证见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大便干燥、口舌生疮,治用天王补心丹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现代中医学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失眠机制,中医心理学医生王处渊等[14]用中医的深层心理学——三神学说,即元神、识神、欲神来讨论失眠机制,以人体对睡眠的生理需求即对元神的需求作为睡眠的原动力。冯帆等[15]则运用中医心理认知过程系统阐述失眠的发病机制,将《灵枢·本神》中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意之所存谓之志的认知过程配属失眠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将认知定为失眠的关键因素。现代医学认为睡眠是大脑的保护性抑制,大脑抑制灶处于优势状态,使得大脑皮质进入普遍抑制状态则产生睡眠。失眠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