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912
编号:13546080
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4)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912
     2.5 各组TUNEL的表达情况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细胞调亡比例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细胞调亡比例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

    3 讨论

    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证”“项痹”等范畴。此病中医学病因多由劳损或风寒湿等邪气侵袭人体而诱发,引起颈项部疼痛或上肢麻木等气血运行不畅之表现,故也常称其为“项强”。颈椎病最根本的病因当属气虚血瘀型项痹,病位在肝肾,致病特点可概括为本虚标实。目前,在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中,中医疗法的针灸和推拿为首选。有研究人员采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CSR取得总有效率的疗效更好,患者治疗后外周神经疼痛症状疗效明显优于治疗前;若配合辨证取穴治疗CSR,有效率达97%[15]。因此认为,电针治疗CSR疗效显著。在本实验中,电针的波形选择疏密波,缘于本研究团队在临床诊疗CSR中发现疏密波的抗炎止痛效果明显好于连续波和断续波,同时研究[16]发现,电针的2 Hz和100 Hz的频率分别能够促进脊髓释放不同阿片类物质起到镇痛效应,而疏密波是高低2种频率间歇使用,使脊髓能释放包括强啡肽在内的4种己知阿片类物质,相互叠加起到更强的镇痛消炎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CSR的临床症状;另外,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波形电针对颈性疼痛疗效的观察 ......
上一页1 2 3 4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