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202
编号:13516420
针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并发脓毒症的科学依据探讨(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202
     多項研究表明针刺也可对抗脓毒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损伤,具有良好的脏器保护作用,其作用也与抑制脏器的炎性反应密切相关。例如,电针预处理可以抑制脓毒症大鼠海马区域TLR-4/NF-γB信号通路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缓解炎性反应水平,改善海马氧化应激水平和凋亡,改善脓毒症大鼠的脑损伤[24]。电针能显著抑制脓毒症大鼠心肌炎性反应促炎因子的水平发挥心肌保护作用[25]。电针还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Nrf2信号通路,上调血红素加氧酶的表达,从而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来减轻内毒素休克诱发急性肺损伤时的炎性反应,达到肺保护的作用[26]。电针能够抑制肝脏的NLR2/RIP2信号转导通路、激活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介导的胆碱能抗炎通路发挥肝保护效应,减轻烫伤后脓毒症大鼠的肝损伤[27]。在肠保护方面,电针能够通过促进生长激素释放肽抑制脓毒症模型大鼠肠道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保护肠组织[28]。

    5.2 针刺可能通过调节单核/巨噬细胞极化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发的脓毒症炎性反应 巨噬细胞(macrophages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