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2015
编号:13823450
基于汤剂煎煮特征的中药配方颗粒制备技术发展与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2015
     1 中药汤剂传统制备技术

    汤剂作为中医传统的治疗手段,其制备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疗效。传统汤剂的制备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单煎、烊化等。

    先煎指在汤剂的制备中,某些药材首先单独煎煮,不与其他药材同下。先煎的目的主要是使某些中药材充分溶解,增加其有效成分的溶出;或是降低药物毒性,减少其对人体的刺激与不良反应。针对此种,可将需先煎的中药材分为3类。见表1。1)有效成分难以溶出的:矿石类、动物角甲类因其质地坚硬难以吸收其有效成分,需得适宜粉碎后先煎。此外,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石斛、芦根、夏枯草、竹茹等因其质量较小而所需用量较大需得先煎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后续则会考虑取先煎得澄清汤汁代替水另煎他藥。2)有毒中药需得先煎1~2 h以降低药物毒性方便予人用药。以附子为例,现代研究表明,附子中含量较高的双酯型C19二萜生物碱有较强毒性[4]。药理学研究表明,附子毒性主要是心脏毒性,而将双酯型C19二萜生物碱转化为单酯型则毒性降低[5-6]。双酯型生物碱不稳定,煎煮1 h基本消失,留下较为稳定的单酯型生物碱[7]。在《伤寒论》中,葛根汤中记载:“上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先煎可使葛根较好的溶出有效成分,现代研究表明升麻葛根汤中葛根素的含量与葛根的煎煮时间有关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