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24
编号:13762952
48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4
     3.2.2.4腹腔及盆腔引流管护理由于盆腔术后会发生切口渗液的现象,因此患者术后置腹腔和盆腔引流管,及时引流并除去分泌粘液,促进创口愈合,同时便于及时观察患者的新膀胱有无漏尿现象。腹腔和盆腔引流管应保持每30~60 min挤压1次,同时定时巡房观察引流管中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大小,并做好详细记录。多数患者在术后第1日腹腔和盆腔引流管的引流量即多达300~400 ml,随着膀胱功能的恢复,引流量逐渐减少。如发生引流管日引流量超500 ml,则需考虑是否存在尿瘘和创口瘘的情况。如日引流量逐渐减少,最后少于30 ml,即可拔除腹腔和盆腔引流管,多数患者拔管时间为术后4~8 d。

    3.2.3并发症的护理术后并发症多为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漏尿、肠梗阻、肠吻合口瘘、感染等。术后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胃肠功能出现障碍,极易导致肺部感染,甚至逆行泌尿系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因此应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定期进行生化检查和血气分析,指导协助患者排痰,及时进行拍背及雾化吸入治疗,预防肺部感染。尤其注意加强各引流管的护理,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量及引流物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
, http://www.100md.com
    3.2.4膀胱功能训练患者于术后第4周可据情况拔导尿管,拔出导尿管后可逐渐进行新建膀胱功能的功能训练。操作步骤为:护士可先指导患者进行蹲位训练来进行排尿,首先屏住呼吸,紧缩腹肌,可用手指适度按压腹肌,从而增加腹压以帮助顺利排尿。再者护士可指导患者时常进行盆底肌的紧缩训练,方法为反复收紧和放松包括括约肌在内的盆底肌,旨在增加盆底肌的肌力、训练尿道配合的目的。最后还需指导患者直到其熟练掌握排尿的方法、最佳的排尿间隔时间,并嘱患者注意观察每次排尿时排出的量的大小,告诉患者多喝水对于恢复的重要性,以达到清洁新建膀胱的作用。

    3.3出院指导出院前教会患者及家属更换造瘘口袋的方法,在护士换袋时,鼓励患者及家属一同参与,在出院前,至少要让患者自己练习换袋2~3次,以判断患者是否能自己更换造口,为出院后自己换袋做好准备。更换造瘘口袋的操作流程:去除旧袋、清洗造口及周围皮肤、观察造口及周围皮肤情况、擦干皮肤、测量造口大小、剪裁合适的造口袋、涂防漏膏、贴上并固定。嘱患者如果造瘘口袋粘贴稳固无渗漏,可以5~7 d更换1次。嘱患者注意加强生活护理,鼓励并协助其进行早期床上活动如屈伸腿,坚持每日热水泡脚1次,提前预防早期静脉血栓的形成。此外,护士应当鼓励并协助患者展开离床运动,逐步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并鼓励患者每日多咳嗽及进行深呼吸。用腹带包扎切口处,患者咳嗽时协助患者保护切口嘱患者随访复查,术后1月在专科门诊复查,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复查包括体格检查、血液生化检查、胸部X线和B超(肝、肾、腹膜后等),每半年复查1次CT。同时进行腹壁造瘘口复查,防止造口缺血坏死、造口周围皮肤刺激性皮炎、造口狭窄、造口周同皮肤尿酸结晶、肠管脱垂等。
, 百拇医药
    4讨论

    原位可控“w”形回肠膀胱术与其他的膀胱全切后尿道改流方式相比,远期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很多专科医生的推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浸润性和多次复发性膀胱癌较为理想的临床手术方法。原位可控“w”形回肠代膀胱术是临床上膀胱癌根治切除术后建立新膀胱的金标准,不仅对于医生手术技术的熟练要求高,对于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也高。护士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高度责任心,还包括扎实的理论知识。术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使患者身心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引流管及并发症的护理,为患者做好充分有效地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成功率,为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叶章群.尿流改道和膀胱替代成形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8.

    [2]杜祥英,陆惠莲,王爱华.回肠结肠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0,15(7):418.

    [3]苏秋菊,张欣红,杨静.球形原位回肠膀胱术后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的护理23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A):27-28.

    [4]谢巧丽,康福霞,吴懂娟.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2015-2016., 百拇医药(苏志红)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