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年第2期
编号:13172936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2期
     【摘要】 目的:研究液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输液使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患儿进行科学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并对他们进行精心护理。结果:笔者所在科室对参加治疗的38例危重早产儿采用腋下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方式进行静脉输液,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结论:腋静脉有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降低了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了一次注射成功后的留置针使用时间。

    【关键词】 腋静脉留置针; 早产儿;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0061-02

    早产儿自身抵抗力差,吸吮吞咽功能弱,严格控制饮食,容易营养缺乏。静脉营养已作为早产儿的常规治疗被广泛应用,其作用是作为肠内营养的补充,这种治疗手段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通过静脉注射输入营养,临床上常用的静脉有中心静脉、头皮及四肢静脉等,有时也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方式,但是由于中心静脉插管操作困难且并发症多,而头皮、四肢静脉穿刺置管易发生渗漏,且使用时间短易发生静脉炎等[1]。早产儿由于皮肤薄、嫩,血管细、脆性大,住院时间长,给临床静脉留置针穿刺带来了定的困难,在输液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局部渗出、肿胀等现象,很难达到理想的留置效果。为抢救患儿提供了安全的静脉通路,减少了患儿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笔者所在科室对参加治疗的38例危重早产儿采用腋下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方式进行静脉输液,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室收治的早产儿38例,体重1000~2300 g,胎龄28~36周。均使用了血管活性药物、高渗液体。

    1.2 方法

    1.2.1 穿刺材料 威海洁瑞24 G直通型留置针,3M透明敷贴,5 ml注射器,生理盐水。

    1.2.2 操作方法 将患儿置于肤温37 ℃远红外辐射保暖台中,取仰卧位,使腋窝呈水平暴露。具体做法为:将患儿头偏向穿刺的对侧,脱掉患儿穿刺侧衣服,在肩胛下垫一小软枕,垫高20°~30°,将穿刺上肢外展110°~140°。在近腋窝0.5~1 cm处为静脉置管穿刺点[2]。腋静脉颜色呈蓝色无搏动,穿刺者左手拇指及其余4指轻握该侧三角肌,使腋窝皮肤绷紧,确定穿刺点,右手持针向胸锁突肌下端外侧缘(腋静脉下方0.5~1 cm处)进针,严格0.2%安尔碘消毒3遍皮肤(消毒面积大于8 cm) ,待干。将留置针以皮肤呈15°~30°进针,进针的速度宜慢,针头刺入皮下层后压低针头尾部,针身平行或接近平行刺向血管[3],见暗红色回血后向前进针大约2 mm,确认注射针已经进入血管后再退出少许针芯约2 mm,然后将将针芯拔出,套上肝素帽,再次消毒局部及进针处皮肤,先置无菌小敷放于套管针与皮肤之间交叉粘贴,并避免套管针与皮肤摩擦造成皮肤破损的同时牢固固定留置针针头,然后用3M透明敷贴覆盖,消毒肝素帽,推入生理盐水 3 ml,观察有无渗出、阻力、堵塞;标明穿刺日期、时间,手臂恢复自然位置,尽量减少患儿向穿刺侧侧卧,以免影响静脉血液回流。

    1.3 注意事项

    1.3.1 严格无菌操作 留置针保留时间以5~7 d之内为宜,3 d应更换无菌敷贴一次,需连续输液24 h时,更换精密连接管及头皮针,接头皮针前肝素帽常规消毒。

    1.3.2 预防不良反应 (1)液体渗漏:腋静脉位置较为隐蔽,应经常观察局部组织有无肿胀,触摸两侧腋下皮肤质感,如有渗漏,立即拔管,重新穿刺。(2)封管失误:封管是留置针的关键步骤,如果封管方法得当,可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预防留置针的并发症。输液完毕拔管之前,抽取5 U/ml肝素盐水2~3 ml注入肝素帽内,防止堵管的发生。拔针时采用脉冲式封管(推一下,停一下),或边推,边退出针头的正压式封管方法,保证注入的肝素盐水充满肝素帽及套管针内。(3)其他:如静脉炎、液体外渗、脱管、折管、局部感染。如有发生应立即拔管,选择重新穿刺,局部给予相应的处理。

    1.4 观察与护理

    1.4.1 观察局部反应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炎症反应,如有红、肿、渗血、漏液等症状,立即给予拔管。

    1.4.2 置管期间护理 每次输液前用注射器抽回血,再用2 ml生理盐水冲管,推注顺利者方可连接输液,一旦堵管,不可强行推注,防止将小血栓推入血管。

    2 结果

    患儿每天静脉输液时间需要24 h,维持补充营养,使用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5 d,均没有出现液体渗漏、堵管和静脉炎。

    3 讨论

    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通常选择头皮或者四肢的末梢血管进行穿刺,但在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经常会导致药物的渗漏;长期输液也会导致末梢静脉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差;另外患儿四肢屈活动幅度大,尤其是在患儿哭闹、烦躁、抽搐,家长及护士对患儿进行其他照顾和护理时,会使得静脉留置针不能维持稳定,易造成留置针的移动,使药物外漏,导致静脉针穿透血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早产儿在营养不足,血浆蛋白低下时易致头部和双下肢水肿,导致穿刺困难,在发生液体渗出的时候难以与水肿区分,不应该继续使用该留置通道。如果选择下肢留置针,由于下肢血液流速缓慢,这样液体和药液留于下肢的时间就比较长,易发生静脉炎。但是腋静脉位置表浅在体表观察较明显,为上肢深静脉,大静脉,走行直,血流丰富,充盈度好,弹性强,血流速度快。选择这样的注射方式可迅速改变药液的浓度、液体渗透压,从而减轻药物对局部血管壁的刺激,即使长期留置也不易发生化学性静脉炎。又因腋静脉的自身特点,如:管径粗,走行直,留置针套管漂浮在血管中,这样的特点可以减少留置针套管对血管壁的长时间机械性刺激[4],也就减少了机械性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导致的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腋静脉位置隐蔽,不易因为患儿的活动影响输液。这样的输液方式在X线观察下发现即便患儿手臂下垂,留置针也不会弯曲。延长了静脉针的使用时间,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和不必要的损伤[5]。最大限度地减轻患儿痛苦,提高了新生儿科的护理质量,从而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研究中的这种置管方式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梅.腋静脉留置针在极低体重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8):970-971.

    [2]王啸.腋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学[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0,8(4):201-202.

    [3]庄贵英.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研究[J].全科护理,2011,1(9):202-203.

    [4]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18(3):219-220.

    [5]赵宗富,王星梅,姜红.极低出生体重儿腋静脉穿刺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37-38.

    (收稿日期:2012-09-17) (编辑:王曼), 百拇医药(陈奕杏 欧梦党 谭亚萍 黄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