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25
编号:13662954
应用抗生素不同时机治疗侵袭牙周炎患者的短期效果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5日 修力军
第1页

    参见附件。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9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21~40岁,平均(28.74±2.18)岁;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20~39岁,平均(29.36±2.2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患者具有快速的牙槽骨吸收及附着的丧失,就诊较晚的患者有大量菌斑与牙石;X线提示第一磨牙近远中都有垂直型骨吸收,形成“弧形吸收”,在切牙区域多数为水平型骨吸收[3]。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者全口牙超过20颗,在近3个月内未使用过抗生素,一周内未接受牙周治疗;无使用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除外孕妇和哺乳期女性;除外有嗜吸烟的患者,除外在治疗期间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除外在治疗期间中断治疗或者未复诊患者;除外合并有严重的肝、心、脑、肾脏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就诊7次,第1次就诊接受全口的牙周检查和相关血液检查,同时拍摄X线片,患者均接受口腔卫生指导。首诊1周后进行第2次就诊,患者接受全口龈上洁治,洁治后观察组患者开始口服阿莫西林0.5 g/次,3次/d,甲硝唑0.2 g/次,3次/d,连续服用7 d。第3~6次治疗在洁治后1周开始,每次间隔时间为1周,患者依照象限进行刮治与根面的平整治疗,刮治后对照组患者开始服用阿莫西林0.5 g/次,3次/d,甲硝唑0.2 g/次,3次/d,连续服用7 d。第7次治疗为患者完成刮治后的第8周,接受全口的牙周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进行观察。其中探诊深度低于4 mm的为浅袋,探诊深度超过7 mm的为深袋,探诊深度在4~7 mm的为中袋。根分叉位点指的是上颌磨牙颊侧中央与腭侧近、远中位点和下颌磨牙颊、舌侧中央位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