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1
编号:13658138
综合治疗妇产科产后汗症的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5日 林细佳
第1页

    参见附件。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参与本次研究的120例产后汗症患者在接受不同方式的治疗后,出汗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显效49例,有效21例,无一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0%。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571,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情况 例(%

    产妇产后汗症属于妇产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气血两虚所致,在中医上属于虚汗的范畴[9]。产妇在娩出胎儿时一般需耗费较大气力,且产后分娩通常会导致出血及出汗等现象,致使产妇气血损失,元气损伤,产后气血不足,卫阳不固,进而引起汗症产生[10]。

    对产后汗症的中医辨证治疗主要遵循补虚敛阴的准则,在中医辨证理论的指导下,对不同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阴虚者采取补阴治疗,对气虚者则益气固表[11-12]。淮小麦、酸枣仁、地骨皮均有显著的清热解毒、养心排毒、敛汗的作用,而党参、甘草、白术、茯苓则有其显著的滋养肾脾作用,大补而不腻,益肾养脾。配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疗效甚优,对婴儿、产妇均没有任何毒副影响。

    而耳穴贴压法则主要通过药物持续刺激患者耳部不同穴位,纠正阴阳,进而达到止汗的效果。早期研究报告显示,耳穴贴压疗法兼具纠正神经功能紊乱、抗神经内分泌等作用,能够起到明显的敛汗效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