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4
编号:13656245
振动觉阈值测定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4
     【摘要】 目的:探讨振动觉阈值测定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伴有周围神经症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择同期无神经症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利用BiO-Thesiometer感觉定量检查仪测定200例患者振动觉阈值,比较两组振动觉阈值测定结果。结果:200例糖尿病振动觉阈值总异常率81%,观察组检出率55%。另外,观察组患者中VPT>10 V者95例(95%),VPT在15~25 V间者39例(39%);对照组患者中VPT>10 V者67例(67%),VPT在15~25 V间者15例(15%)。

    结论:振动觉阈值测定操作简单,结合周围神经症状能有效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检出率,便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振动觉阈值; 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4-0135-02
, 百拇医药
    糖尿病神经病变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慢性并发症,其中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率高达60%~90%,主要表现为肢体出现麻木感、烧灼感,机体感觉功能(疼痛、温度)减弱,严重时甚至累及到全身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后果[1-2]。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比较隐匿,早期难以发现,当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出现后,周围神经病变已不可逆[3]。为此采取有效手段早期诊断、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诊断DPN的主要手段有NSS神经症状评分、振动觉阈值(VPT)测定等[4]。本研究主要探讨振动觉阈值测定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伴有周围神经症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刺痛、灼热感、麻木等周围精神症状,排除肢体畸形、神经障碍、精神异常等患者。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32~81岁,平均(57.3±10.3)岁,病程4~16年,平均(8.0±2.1)年。选择同期收治的无周围神经症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30~83岁,平均(56.7±10.5)岁,病程5~17年,平均(8.3±2.0)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测定方法

    本组200例糖尿病患者均进行振动觉阈值测定,具体操作如下:(1)准备工作。振动觉阈值测定全过程由专业护理人员操作,严格按照要求或规范操作。同时对测定工作中使用的检查仪-BiO-Thesiometer感觉定量检查仪全面检查,确保仪器可以正常使用,避免因仪器造成测定结果误差。所有检查在专门的检查时内完成,且在进行振动觉阈值测定前,客观、耐心的向患者解释该检查的原理、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以获取患者信任,提高患者依从性,积极配合检查。(2)检查操作。正式开展振动觉阈值测定前,指导患者用手指大拇指腹体检,让患者对振动觉阈有一定的熟悉感,指导患者对不同振动感觉有一定的认识。指导患者选择仰卧位,紧闭双眼,并通过鼓励、听轻音乐、暗示等方式让患者处于安静、放松状态。把感觉振动头垂直接触足部非检查部位,让患者体验从0到最大振动感觉,之后把振动头分别与接触双足的第一跖骨关节头,另外检查部位还包括双足大拇指腹、第一拓骨、第三畴骨、足心及足跟等,旋动按钮开关,读出患者可以感觉到振动时的平稳电压值。这里要注意的是,所有检查结束前不能告知患者检查结果,避免患者自行猜测下次检查结果。
, 百拇医药
    1.3 振动觉阈值测定评价标准

    (1)国内标准。振动觉阈值在10 V及以下为正常,在10 V以上则为异常,提示可能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国际标准。糖尿病患者振动觉阈值在25 V以上,伴或不伴糖尿病周围神经症状,均可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本文综合国内外振动觉阈值评定标准,认为对于伴有周围神经症状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振动觉阈值在10 V以上提示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于无周围神经症状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振动觉阈值在25 V以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另外周围神经病变程度:10~15 V为轻度病变;16~24 V为中度病变,25 V及以上为严重病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振动觉阈值测定结果

    200例糖尿病患者中VPT超过10 V者162例(81%),其中VPT在15~25 V间者54例(27%),VPT在10 V及以下者38例(19%)。

    2.2 两组振动觉阈值测定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VPT超过10 V者9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出率为95%,其中VPT在15~25 V间者39例,占39%。对照组患者中VPT在15~25 V间者15例,周围神经病变诊出率为15%,VPT超过10伏者67例,占67%,为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可见200例患者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10例,占55%。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因分析

, http://www.100md.com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比较常见,其发病影响因素众多,如局部微循环障碍、血糖长期控制不当、脂质代谢异常、神经细胞损伤等[5]。侯宇等[6]通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影响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机体胰岛素异常是造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糖化血红蛋白主要是对患者以往2~3个月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客观的反映,很多学者认为高血糖是引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触动机制,长时间机体血糖处于较高状态,导致内皮损伤,影响微循环功能,激发氧化应激,导致糖基化终末产物明显增多而损伤神经细胞[7]。相关研究对高血糖患者进行胰岛素及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后,不仅血糖得到一定的改善,而且致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有所改善,进展减缓。此外,大鼠试验表明胰岛素缺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具有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的功能,同时胰岛素是交感神经与感觉神经细胞存活的必需物质,因此一旦机体胰岛素水平缺乏或胰岛素功能抵抗,则极有可能对神经功能造成伤害,进而引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9]。, http://www.100md.com(顾爱英)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