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23
编号:13634780
国医大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采撷(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23
     3 徐景藩主肝胃同调,内外兼治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徐景藩[3-5],徐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分为三型论治:中虚气滞型、肝胃不和型及胃阴不足型。(1)中虚(脾胃气虚)气滞证: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痞胀不适,嘈杂,甚则隐痛,均于空腹时多发,如夜间、黎明、进食之前,舌质偏淡。治疗当自拟调中理气汤主之。常用炒党参(或太子参)10~15 g,炒山药10~20 g,云茯苓15~20 g,炒白术10 g,黄芪10~20 g,炙鸡金10 g,三棱10 g,炒陈皮5~10 g,煨木香10 g,当归10 g,炙甘草3~5 g,红枣5枚;

    (2)肝胃不和证: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痞胀,或兼隐痛及胁或及背,食后尤甚,嗳气多,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见舌有紫点。自拟疏肝和胃汤治之。常用炙柴胡5~10 g(或苏梗10 g),制香附10 g,炒白芍10~20 g,炒枳壳10 g,广郁金10 g,茜草10 g,红花6 g,炙鸡金5~10 g,佛手片10 g,橘皮络(各)6 g,甘草3~5 g;(3)胃阴不足证:临床表现为舌质红,口干,饮食少,胃脘痞胀不适,甚者可兼有嘈热之感。自拟养胃理气汤治之。常用北沙参10 g,川百合20 g,麦冬10 g,石斛(金石斛、川石斛或枫石斛)10 g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