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年第29期
编号:12783903
儿科门诊输液的细节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29期
     【摘要】 目的:评价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部输液治疗的110例输液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提供细节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静脉重注率、护患纠纷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重注率、疼痛及护患纠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能显著降低静脉重注率、疼痛及护患纠纷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及整体质量,其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 细节护理; 儿科门诊; 静脉输液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9-010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9.053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婴幼儿不能积极配合用药口服,治疗效果欠佳。医师通常会选择静脉给药,使儿科门诊输液量日渐上升。近几年,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部的输液患儿例数较前年同期有所增长。针对各年龄段、不同个性患儿,为争取获得患儿及家属的配合,避免输液纠纷,笔者所在科室自2013年1月起,对55例儿科输液患儿实施细节护理,其疗效显著,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儿科门诊2013年1-12月收治的110例输液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提供细节护理,年龄为10个月~12岁,平均(4.2±2.1)岁,男女分别为31、24例;对照组55例患儿则提供常规护理,年龄9个月~13岁,平均(4.3±3.4)岁,男女分别为27、28例。两组患儿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提供常规护理,如接诊、遵从医嘱、查对及巡视。观察组患儿酌情提供细节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输液前护理 (1)输液环境与心理干预:如儿科输液大厅墙壁上贴整面墙的卡通墙贴,设置滑滑梯、小山洞及翘翘板等,用以缓解患儿情绪;输液大厅设立整面墙,定期更新各类护理知识。(2)核对医嘱及药物:儿科输液室环境较为复杂,同姓名、同性别患儿较多,接诊护士在收取输液治疗单后,应认真同家长进行核对,确保无误后再签全名,避免护理差错。(3)提供“告知服务”。静脉穿刺前,护士应安抚患儿,并告知家长输液所需时间、总量;穿刺后,应告知自行调速的危害,巡视时讲解疾病知识;拔针时,应告知静脉穿刺点按压时间。(4)选择静脉穿刺针。本研究均为4.5~5.5号头皮针,可根据患儿年龄及输液速度酌情调整[1]。

    1.2.2 穿剌时护理 (1)血管选择与固定。小儿血管较为细、滑,且自制力较差,临床需选取易固定、难扯脱、便于看护的部位;针对手背静脉穿刺者,应尽可能取桡骨茎突,第三掌三角形区域及尺骨茎突皮肤薄区,便于穿刺与固定,以减少痛感感。对中重度脱水患儿,应选用负压进针法,便于顺利输液。此外,小儿四肢静脉输液时,根据其肢体大小,可酌情选择小手板(自制)予以固定,小手板、手腕两者间垫小纸巾,以增加患儿的舒适度。(2)加强巡视,监测病情变化。每隔30 min巡视一次,观察患儿反应及穿刺处变化。(3)加强护患沟通。技术沟通:患儿输液难点为构建静脉通道,不同年龄的患儿静脉通道搭建部位也不相同[2-3]。基于此,护士应准确选取输液位置,力求“一针见血”,以缓解患儿疼痛。言语沟通。护士应进行安慰性语言沟通,针对病痛中患儿及其家属情绪脆弱者,应通过安慰、鼓励性语言交流(如输液时奖励小贴贴等),以减少各类纠纷。注射前,护士应提醒家长用药目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以争取家长的配合。

    1.2.3 输液后护理 (1)拔针时机。小儿输液总量偏少,瓶内残留量过多对疗效影响较大。因此,针对那些昂贵药物,待瓶内液体毕后,茂菲氏滴管内液面未降低时予以拔针,输液毕后采用少量生理盐水冲管;选取直压拔针法,拔针前将调节器转移至输液管终端滤器上,将针头逐渐向外拔(先慢后快),以减少淤血及疼痛[4]。(2)细节指导。患儿输液毕后,护士应提醒其家长留观10~20 min,并根据患儿疾病及所用药物,嘱家长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合理的质量、就诊时间等,并不定期电话回访,征求意见,以改进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静脉重注率、疼痛、护患纠纷率、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优、良、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结果分析

    经护理,观察组静脉重注率、疼痛及护患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家长对门诊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每天均会出现不同年龄、性别、病情的患儿,怎样赢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维护输液安全,这是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基本使命。护患纠纷在各门诊儿科输液病例中较为常见,它不仅有医护自身因素,更源自护患沟通问题。现阶段,我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患儿就诊时常有2名以上家长陪同,护理操作环境繁杂,护士情绪较为急躁。有时因缺乏交流,极易产生纠纷。笔者建议,应重视健康教育,引导家长室内输液;改善输液室环境,如安装有线电视,滚动式播出健康教育内容,以转移其注意力,使之在愉快、安全的环境中完成输液[5-6]。应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避免护患冲突,提升患者满意度。

    王翠花[7]通过将门诊110例输液患儿进行两组,对照组:常规输液;实验组:实施细节护理,具体体现为关注患儿输液的各个细节。结果发现:实验组患儿的静脉重注率、护士差错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王秋凤[8]通过对门诊100例输液患儿提供细节护理,并取80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两组护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护理依从性和家属配合度均较对照组更佳,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通过对55例患儿提供细节护理,将细节护理应用于护理操作,极大降低了儿科门诊的静脉重注率、护患纠纷率,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分别96.36%、96.36%高于对照组78.18%、74.55%。综而言之,细节护理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操作,不仅能够减少护患纠纷,改善护理质量;同时,该模式也提升了门诊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真正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提升护理满意度及医院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杨海燕,热那古吾布力哈森木.浅析门诊输液室的优质护理服务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57-58.

    [2]刘宪荣.临床护理路径在门诊输液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1):89-91.

    [3]周莉.2160例老年患者门诊输液的临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2):99-101.

    [4]曹美凤.应用PDCA循环降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8):84-85.

    [5]王国芳.外科患者应用精细过滤输液器静脉输注脱水药物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5):110-111.

    [6]宋建松.静脉输液患者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47-148.

    [7]王翠花.护理干预对患儿静脉输液时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53-54.

    [8]王秋凤.PICC在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8-9.

    (收稿日期:2015-06-09) (编辑:金燕), http://www.100md.com(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