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22期
编号:12957140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2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总结相关临床工作经验。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急救中心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根据患者是否休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90例为非休克患者,观察组40例为休克患者,对两组临床特点及抢救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心率、血压、心肌肌钙蛋白I峰值均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7.50%,痊愈率为80.00%;对照组未出现死亡病例,痊愈率为87.78%,两组疗效均显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病情非常危急,及时判断、监测及处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抢救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2-0138-03
, 百拇医药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2.07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成为临床上多发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容忽视[1]。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前1~2 d或1~2周有前驱症状,如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这些不良症状应该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高度重视,应及时去医院接受检查,及早治疗[2]。认真分析和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研究中,笔者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急救中心收治的1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百拇医药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根据患者是否休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90例为非休克患者,观察组40例为休克患者。

    1.2 诊断标准

    1.2.1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表现出出汗、烦躁不安、恐惧或濒死感,发生病理性的Q波伴有典型的ST-T段上抬和T波改变,或ST段和T波改变伴有特异性酶值增高(SGOT、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或三者同时增高),或者典型的病史伴有特异性酶值增高[4]。

    1.2.2 心源性休克 患者伴有广泛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填塞、心率失常、机械瓣失灵等严重的基础心脏病;表现出低血压、少尿、意识改变等休克的典型临床症状;经积极扩容治疗后低血压及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反恶化;血流动力学指标符合以下典型特征:(1)平均动脉压<8 kPa(60 mm Hg);(2)中心静脉压正常或偏高;(3)左室舒张末期充盈压或肺毛细血管契嵌压升高;(4)心输出量极度低下。
, http://www.100md.com
    1.3 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胆固醇、血清磷酸肌酸同工酶、心率、血糖等指标进行检查;接着对照组患者采用ACEI、溶栓剂等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溶栓治疗、主动脉内气囊反搏、PCI、冠状动脉造影等治疗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心肌梗死类型、入院时血压和心率、心肌梗死标志物峰值、主要治疗情况、病死率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应用SAS(Institute Inc.2003)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男65例,女25例,年龄33~76岁,平均(55.43±9.7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4~80岁,平均(56.15±10.23)岁。两组患者病史均在半年以上,对照组患者90例均非休克患者;观察组患者为休克患者,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高血脂、高血压。
, http://www.100md.com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心率、血压、心肌肌钙蛋白I峰值均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经过治疗,观察组中3例死亡,病死率为7.50%,有5例转科治疗并发症,32例痊愈出院,痊愈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有11例转科治疗并发症,79例痊愈出院,痊愈率为87.7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上难治急症之一,病死率极高,患者多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若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1 h以上就会引发心肌梗死[5-6]。临床实践表明,患者年龄偏高,或伴有高脂血、高血压、糖尿病或有家族病史,其突发心肌梗死的概率越大[7]。因此,有相关诱发心肌梗死病因的患者日常要多加注意,做好相关预防保护措施,一旦发病,要及时就医救治,避免病情急剧恶化。心肌梗死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则表现出持续剧烈的胸痛,常伴有大汗,肩背出现放射状痛感,甚至产生濒死感[8-9]。临床实践中发现,有的患者会表现出胸闷、憋气、咽部紧缩感,有的会产生牙痛[10-12]。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病程和预后,如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会明显影响预后,其中并发心源性休克时间短促,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也较短,病情恶化较快,导致患者病死率较高。患者需要及时接受专业对症治疗,这对改善预后十分关键[13-15]。

    本文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心率、血压、心肌肌钙蛋白I峰值显著优于观察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溶栓治疗、主动脉内气囊反搏、PCI、冠状动脉造影等治疗措施后,痊愈率达80.00%,病死率为7.50%,其临床疗效接近非休克患者的对照组(痊愈率为87.78%)。这充分说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有效干预,如进行溶栓治疗,同时联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以增强治疗效果,有效降低住院病死率。, 百拇医药(冯燕玲 哈斯也提·艾合买提江)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