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31期
编号:12986725
磁共振血管成像应用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3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40例,对其进行CT、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40例患者的CT和MRI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統计学意义(P<0.05);MRA检查结果显示,基底动脉A型24条、B型6条、C型6条、A型合并B型2条、无异常2条;椎动脉基底动脉A型41条、B型7条、C型9条、D型9条、A型合并B型6条、B型合并C型4条、无异常2条。结论:MRA检查能确认动脉供血不足类型,对诊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磁共振动脉成像; 诊断;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1.0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1-0054-02

    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共同构成了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为脑部组织供血,保证机体的正常运转[1]。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于常见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眩晕、面部麻木、行走稳定性下降,老年人的发病率高于年轻人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