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8年第15期
编号:13302380
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参与术前探访对改善患者复苏期躁动的影响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5期
     【摘要】 目的:研究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参与术前探访对改善患者复苏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麻醉手术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常规组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探访,探访组患者由麻醉医师及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一同进行术前探访,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时躁动情况、探访前后不良情绪及对本次研究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探访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及3级躁动患者占比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访前两组患者焦躁及恐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探访后,两组患者焦躁及恐惧评分均明显低于探访前,且探访组患者的焦躁及恐惧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访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参与到对患者的术前探访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复苏期间出现躁动的程度及发生率,一定程度上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护理; 术前探访; 复苏期躁动; 影响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5.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5-00-03

    全身麻醉患者在术后复苏期,由于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及对疾病的恐惧等原因,易出现躁动等情况[1],导致其对治疗的不配合并可导致术后导管移位或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有学者指出,患者在麻醉复苏期出现躁动与患者在术前对手术及麻醉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护理人员的熟悉程度存在一定关系[2]。为降低患者复苏期躁动程度,笔者所在医院自2016年5月起,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参与对患者的术前探访。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麻醉手术的128例患者進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麻醉手术的128例患者,其中男73例,女55例,年龄56~75岁,平均(61.62±2.21)岁,全部患者术前均意识清晰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进行相应手术治疗,患者均无沟通障碍。排除以下情况:(1)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2)患者伴有严重的听力障碍及沟通障碍;(3)患者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4)患者肢体在治疗前出现严重外伤或运动障碍。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探访组,每组64例,其中常规组男37例,女27例,年龄56~74岁,平均(60.26±2.01)岁;探访组男36例,女28例,年龄57~75岁,平均(60.95±1.8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护理及治疗,于术前1 d进行相应手术室护理及探访。(1)常规组由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常规探访,主要告知患者手术开始及持续时间、地点、麻醉方式、术中基本操作及术后注意事项等。(2)探访组由麻醉医师、手术室护理人员及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共同进行探访,具体探访内容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①通过文字及图片,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室及麻醉复苏室环境,提高患者对之后所处环境的适应度,避免患者由于对新环境的陌生而出现暴躁或焦虑情绪[3];②对护理人员及护理经验进行介绍,同时通过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其病情及心理状态,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心理疏导,消除其顾虑及紧张焦虑的情绪,同时增加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熟悉感及信任度[4];③对患者进行麻醉复苏相关知识的指导,详细告知患者在复苏期间可能出现的症状或不良反应,并告知其产生相应症状的原因及处理方法;④告知患者在麻醉复苏后,当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后,才可去除气管插管,并告知擅自去除插管的危险性;⑤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告知其在复苏期间,保持心态的稳定,避免躁动情况的发生,并树立患者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信心[5]。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躁动情况,将躁动情况分为0~3级。(1)0级:无躁动情况发生,患者较为平静,能够配合护理工作;(2)1级:患者出现轻微躁动,包括四肢伴有轻度抵抗动作等,不需相应处理,患者可自行平息;(3)2级,患者在未进行护理操作时出现明显躁动,需经过护理人员指导与劝说,情况有好转,不需采用控制措施;(4)3级:患者出现剧烈躁动,包括头部及四肢出现强烈反抗动作等不配合治疗等情况,需采取控制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情况的满意程度,将其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记录患者探访前后焦躁及恐惧等不良情绪,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情绪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躁动情况比较

    探访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及3级躁动患者占比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探访前后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探访前两组患者焦躁及恐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探访后,两组患者焦躁及恐惧评分均明显低于探访前,且探访组患者的焦躁及恐惧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

    探访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http://www.100md.com(赵汝莲)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