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8年第18期
编号:13295688
常规放疗与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对比(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分别采用常规放疗与加速超分割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应用常规放疗,观察组应用加速超分割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近3年的无病生存率及放射毒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率为76%,明显高对照组的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的近1年,观察组患者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放射性咽炎、放射性口腔溃疡、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加速超分割放疗,虽然在放射毒性反应发生率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别,但加速超分割放疗的近期治疗效果较好,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 常规放疗; 加速超分割放疗; 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8.0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8-0-02

    临床上晚期癌症患者均已失去了手术治疗最佳时机,尤其是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身体已承受不了手术带来的创伤,加上癌瘤发展至中晚期时对多种放疗药物已不敏感[1-3]。为此,本文就从笔者所在医院选取100例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常规放疗和加速超分割放疗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和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通知书,同时在随访过程中未出现脱落的情况;(2)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治疗;(3)采用卡氏功能状态量表对患者的功能状况评分,卡氏评分≥70分,且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4)所有研究对象均不存在肿瘤病史或对治疗计划产生影响的疾病;(5)对所有患者的心电图检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均正常;(6)年龄65~80岁。排除标准:(1)无法接受随访或随访失败的患者;(2)在胸水中发现癌细胞的患者;(3)存在肿瘤远端转移及严重贫血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患者年龄为65~78岁,平均(71.38±3.29)岁;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66~79岁,平均(72.44±3.56)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放疗,首先实施DT 2 Gy/次,5次/周,对穿大野进行照射,照射总剂量42~44 Gy。此后在TPS系统上进行肿瘤体积的勾画,并统一外放0.5 cm为临床肿瘤靶区(CTV),同时根据患者的呼吸动度分别外放至计划靶区,对周边正常器官进行勾画,以达到保护的作用,然后提交放疗剂量计划单[3]。相关的物理师应该将剂量作为参照,展开调强射野的设计、计算及优化,最终获取最佳的剂量体积直方图[4],3~4周内完成。

    1.2.2 观察组 加速超分割放疗,所采用放射源和对照组相同,对原发病灶和相同侧肺门及纵膈,DT 1.6 Gy/次,2次/d(时间间隔6 h以上),5次/周,总量DT 42~44 Gy后,再仅照射原发病灶和其周围1.5 cm的正常組织,3~4周内完成[5]。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近3年的无病生存率及放射毒性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放射性咽炎、放射性口腔溃疡、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近期治疗效果评价,完全缓解:病灶消失达到4周以上,且未出现新病灶;部分缓解:病灶缩小50%以上,且时间维持在4周以上;稳定:相较于与治疗前,病灶缩小50%以下,或增加25%以下,同时未发现新的病灶;进展:病灶增大25%以上或发现新的病灶。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6]。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率为76%,明显高对照组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近3年的无病生存情况比较

    完成治疗后的近1年,观察组患者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2年及近3年的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放射毒性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放射性咽炎、放射性口腔溃疡、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字2=0.044、0.354、0.122,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肺癌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已经逐渐成为导致我国城市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众多临床恶性肿瘤中,肺癌属于一种常见多发性恶性肿瘤,而在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的占比最高[6]。目前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最有效的措施为手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因为患者的身体机能较差,并且当患者确证时往往已经步入肺癌晚期,所以导致非小细胞肺癌只能采用放疗或化疗等保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鳞状细胞癌、腺癌及大细胞癌是非小细胞型肺癌的主要类型,和小细胞癌相比,非小细胞型肺癌的特点主要可表现为生长分裂速度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7]。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发现并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所以大多数情况均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8]。另外,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多伴有相应原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所以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的身体机能通常较差,且随着患者的年龄增加,身体机能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进而也就无法为外科手术提供有利的机体条件[9]。化疗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的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保守治疗措施,大量的临床病例证明,在将化疗作为基础展开放射治疗的情况下,可有效提升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也发现,因为化疗对放疗具有一定的增敏作用,所以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为通气放疗联合化疗对局部恶性肿瘤进行治疗,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据相关研究报道指出,采用该方式在非小细胞型肺癌的治疗过程中,其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则可能和放疗过程中的肿瘤干细胞表现出加速再生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到放疗的时间延长一周,局部控制率就会降低9%。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加速超分割放疗则成为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措施。该放疗措施有利于大野、小野加量加速超分割方法,在放疗过程中通过全程加速超分割方式,对实体肿瘤病灶受到的放射剂量进行了有效增强,避免了肿瘤的再增殖[10-12]。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率明显较高(P<0.05);完成治疗后的近1年,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无病生存率明显较高(P<0.05);两组放射性咽炎、放射性口腔溃疡、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百拇医药(林建辉 林凤彬 李淑清)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