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8年第22期
编号:13284924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脾虚湿浊上扰型颈源性眩晕症状效果评价(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22期
     【摘要】 目的:评价分析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脾虚湿浊上扰型颈源性眩晕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脾虚湿浊上扰型颈源性眩晕患者9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西药同时给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DHI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虚湿浊上扰型颈源性眩晕患者实施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可达到良好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运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耳穴压豆; 颈源性眩晕; 改善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2.0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2-00-03

    颈源性眩晕目前主要认为是由于椎动脉受压,或因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而引起动脉管壁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眩晕[1-2],多数颈椎病患者伴发眩晕,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颈源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范畴。中医认为颈源性眩晕主要因外邪入侵、外伤等因素引起颈部气血不畅、经络淤阻致病。脾虚湿浊上扰是颈源性眩晕的重要类型,临床发生率高,且脾虚湿浊上扰型颈源性眩晕发生也常引起患者颈椎疼痛,对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也会造成明显影响。如何提升患者疗效,及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的关键。以往临床多采取西药抗眩晕及改善内循环方案治疗颈源性眩晕,西药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痛苦,但患者停药后极易出现反复发作状况,疗效有待进一步提升。为了全面调节患者的颈源性眩晕症状,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对患者的眩晕症状显著改善,现将患者具体运用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92例脾虚湿浊上扰型颈源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5~76岁,平均(61.1±4.1)岁,病程2~6个月,平均(4.1±0.5)个月;观察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4~75岁,平均(60.8±3.2)岁,病程2~7个月,平均(4.5±0.8)个月。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通过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文献[3]《实用神经病学》中颈椎病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实施X线检查出现颈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椎间隙狭窄状况;实施头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患者椎基底动脉血供下降或不足;实施臂丛牵拉试验为阳性;实施椎间孔压缩试验为阳性;且经病史询问、临床检查等无颈源原发性疾病。

    中医诊断:参照文献[4]《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眩晕部分拟定,辩证属风痰上扰证,包含眩晕、头重如蒙、头目不清、胸闷少食、嗜睡、时吐痰涎、舌苔腻、脉滑或弦滑等。

    1.3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通过颈部、头部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颈源性眩晕患者;采取中医症候分析确诊为脾虚湿浊上扰型患者;病程>1个月患者;患者发病频率>2次/个月。排除标准:存在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相关头颅疾病引起的眩晕患者;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等相关眩晕类型患者;肝肾阴虚、气血亏虚、瘀血阻络等相关中医辨证类型患者;哺乳、妊娠期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患者;本次研究药物使用过敏或禁忌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患者静脉滴注40 ml丹红注射液(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866)+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华润双鹤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191)治疗,1次/d,连续10 d。

    观察组实施静脉滴注40 ml丹红注射液+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次/d,连续治疗10 d,在此基础上,另给予患者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处方:半夏10 g,天麻12 g,白术15 g,泽泻12 g,茯苓10 g,橘红10 g,甘草6 g。大枣6 g、生姜6 g。1剂/d,用水浸泡1 h后用200 ml的水煎熬,分早晚两次服用。耳穴压豆法主要用胶带将王不留行子固定在耳廓的颈椎穴、颈穴、额、交感穴、神门、枕、肝、脾、肾等穴位。耳廓常规消毒后,将耳豆贴于一侧耳穴上,使局部有热胀感,然后由患者自己按压刺激,进而打通经络,每天按压2~3次,每次保持2 min,平均3 d更换一次耳豆,双耳穴交替贴压。在治疗期间,需要观察患者耳部的皮肤变化情况,防止患者耳部皮肤出现炎症或破溃现象。

    1.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DHI评分、VAS评分,眩晕症状参照文献[5]《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主要包括眩晕程度、眩晕发作的频率、眩晕持续的时间等项目,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眩晕症状越严重。DHI评分主要根据文献[6]眩晕障碍量表进行评价,分值越高症状越重,VAS根据视觉模拟法进行评估,按照百分制评价,评分高低与患者眩晕障碍高低呈正相关,评分高低与患者疼痛程度高低呈负相关

    1.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觀察组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眩晕障碍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百拇医药(王静)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