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2年第8期
编号:13180224
黄连泻火散治疗疱疹性口炎28例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8期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连泻火散治疗疱疹性口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笔者所在医院采用黄连泻火散治疗的疱疹性口炎患者28例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9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采用黄连泻火散治疗疱疹性口炎功效迅捷,可减轻患儿痛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疱疹性口炎;黄连泻火散;中医;儿童

    [中图分类号] R2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60-02

    疱疹性口炎多见于1~3岁儿童,成年人也有发病,但较少见。笔者2001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黄连泻火散治疗28例疱疹性口炎患儿,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1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疱疹性口炎患儿28例,其中男13例,女15例;1~2岁17例,3~6岁7例,7~10岁4例。28例患儿临床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其中体温38.0~38.9℃ 20例,39.0~39.9℃ 8例;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16例;所有患者发病1~2 d后,口腔黏膜均出现大小不一的疱疹,直径约2~3 mm,破溃后形成溃疡,多见于唇内、舌、齿龈、颊黏膜等处,齿龈多见红肿,碰触出血,并有局部疼痛明显、流涎、拒乳食、口臭明显、哭闹烦躁、舌红舌苔黃厚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所有患儿均辨证为脾胃热盛型,辨证施药其药物组成为:川黄连5 g,竹叶、栀子、木通各6 g,薄荷、甘草各3 g,生石膏、板蓝根各15 g,连翘10 g,莱菔子、玄参各8 g。以上为3岁小儿用药,根据患儿年龄可酌情增减用量,每日1剂,分2次口服,5岁以内小儿每日可分4次口服。大便秘结者可加生大黄(后下),颌下淋巴结肿大者加昆布、夏枯草,齿龈红肿甚者加蒲公英、地丁。

    1.3 疗效标准

    痊愈:患儿服药后3 d内热退,5~7 d齿龈红肿及口腔疱疹消失,10 d内颌下淋巴结消失;有效:3 d内热退,齿龈红肿及口腔疱疹1周内消失,颌下淋巴结2周内疼痛明显减轻并缩小;无效:服药3 d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者。

    2 结果

    本组患儿均获得随访,痊愈19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3 典型病例

    刘某,女,2岁6个月,2009年8月29日初诊。其母代述:患儿发热,口舌起疱拒食,齿龈红肿,流涎,啼哭烦躁3天,刻诊:T 39.1℃,面赤,两颊黏膜及舌尖散在多个1~3 mm大小不等的溃疡及疱疹,齿龈肿痛拒触,触之出血,两侧颌下淋巴结均肿痛拒按,睡眠尚可,舌质红苔薄黄,双掌指纹红紫。中医诊断:口疮(心脾积热,复感时邪病毒)。治以清解心脾之热,兼舒解外邪,方用黄连泻火散加蒲公英6 g、夏枯草6 g,共2剂,水煎,1剂/d,分4次1 d内服完。嘱勤喂水,禁用刺激性药物和食物,饮食以微温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服药后第3天测体温37.0℃,精神好转,欲饮食,口腔疱疹及溃疡、齿龈红肿减轻,颌下淋巴结疼痛减轻,明显缩小,前方去生石膏,加薄荷加昆布6 g再进3剂,服药后症状体征全部消失。

    4 讨论

    疱疹性口炎传染性较强,目前多认为是小儿容易发生的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感染,常引起冬春两季流行发作,学前儿童多见,以6个月~2岁的婴幼儿最易患病。年龄越小,其临床症状越重,全身反应越剧烈,病程一般约1~2周,颌下淋巴结肿大持续时间约2~3周,具有自限性[1]。而现代医学多采用对症处理效果不佳,如采用退热剂,采用漱口液保持口腔清洁等,疗效不明显。

    本病属中医“口疮”等病名,中医认为其为感染病毒时邪,故治疗多以清心脾积热兼舒解时邪病毒为主。沈秀凤[2]采用清心泻脾散治疗儿童疱疹性口炎,总有效率为98.31%,且退热时间、拒食消失时间、流涎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秦立芳[3]观察48例婴幼儿疱疹性口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阿昔洛韦联合过氧化氢液湿敷黏膜,治疗组加用中药制剂睡前湿敷黏膜。结果发现治疗组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且治疗组的发热持续时间和溃疡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周泉[4]采用方药黄连解毒汤合导赤散加减并外用阿昔洛韦软膏,辅以洗必泰漱口,含服华素片治疗,发现其总有效率为92.5%,效果明显。

    笔者用黄连泻火散治疗疱疹性口炎,其中川黄连清心经实火,竹叶除心烦,利尿,生津止渴,两药共为君;加用栀子清泻三焦之火,生石膏清胃热,玄参泻火解毒,三者和而为相;板蓝根清热解毒,莱菔子消食导泻化滞为佐,木通泻火行水,通利血脉,薄荷、连翘疏解外邪,使邪经尿液、汗液而解,共为使药,全方共用,药证结合,效果满意。昆布软坚散结,消痰利水,多用于瘰疬、瘿瘤、痰饮水肿等,清热平肝散结,夏枯草有清热肝火、散结消瘰的功效,故颌下淋巴结肿大者加用两药。齿龈红肿甚则脾胃热盛,故加蒲公英、地丁。

    本研究显示28例疱疹性口炎患儿经过黄连泻火散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6.4%,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琨,梁佩珊.羚黄宝儿丸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2781-2782.

    [2] 沈秀凤.清心泻脾散治疗儿童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5):46-47.

    [3] 秦立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7):427-428.

    [4] 周泉.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0,22(9):160-161.

    (收稿日期:2012-03-26), http://www.100md.com(李文东 井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