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6期
编号:13169423
关于医院3种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5日 崔培燕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提示现今医院常用的3种药物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避免不良反应的相关措施。方法 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医学期刊,对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资料进行整理。结果 发现医院存在较为严重不良反应的3种药物。结论 广大医疗工作者应对以上3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不良反应;抗菌药;中药制剂;抗肿瘤药

    [中图分类号] R9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6-138-03

    药物不良反应指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ADR)。大多数的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效应,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免的,少数的不良反应是较难恢复的[1]。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工业的不断发展,药物的种类迅速的增加,ADR的发生率也日渐升高。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每年有250多万人因ADR住院,而因ADR的死亡人数也比国家公布的19种主要传染病死亡的总和还要多[2]。此外,我国还存在着严重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滥用等问题,这不但造成了细菌耐药性的逐年增长,且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ADR现已成为国际医疗界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其危害性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就现阶段我国医疗状况而言,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更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必须引起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警惕。

    1 常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发现,我国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最高的存在于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其中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为常见且最具代表性,一般情况下表现为瘙痒、皮疹、麻疹、疱疹,有时也会出现恶心、呕吐、胃胀、胃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头昏、耳鸣、耳聋、失眠、烦躁不安,粒细胞减少、心率加快,发热37.6~39.0℃部分伴有皮疹,停药后症状仍持续1~2 d,脸色苍白、血压下降、呼吸急促、意识不清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状态。严重时还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于死亡的恶性事件的发生[3]。以上的不良反应可分为: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和二重感染。

    毒性反应变现为对肝脏、心脏、肾脏、神经系统、血液、胃肠道等器官的损害,其中以肝脏、肾脏功能的损害最为严重。大多数的抗菌药物主要经肾脏进行排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