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20期
编号:13149808
纤维树脂核修复前牙冠折的临床效果(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0期
     [摘要] 目的 观察纤维树脂核修复前牙冠折的临床效果,分析失败原因以寻找预防措施。 方法 选择139例患者的148例前牙冠折纤维树脂核修复的临床资料,使用纤维桩联合全烤瓷冠技术修复牙体缺损,并运用完善的根管治疗。所有患牙至少每半年随访1次,经过6~36个月的临床观察。 结果 139例患牙无纤维桩脱落,牙根折断,无其他并发症,粘合良好;9例失败病例,分别为3例纤维桩折断,3例纤维桩松动,2例树脂核脱落,1例继发龋齿。成功率为93.9%。结论 纤维树脂核修复前牙冠折,不易造成根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纤维桩;树脂核;冠折;前牙

    [中图分类号] R78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0-174-02

    前牙外伤性折断在临床口腔科门诊中较为常见,临床常选择桩核冠修复。纤维桩树脂核冠牙修复技术是保留残根残冠并恢复其临床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1]。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纤维桩良好的生物机械性能和美学效果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临床应用范围日趋广泛。但失败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我院总结经验,分析失败原因以寻找有力的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2011年7月因牙外伤性冠折前来我院就诊的139例患者的148例患牙,男98例,女50例,年龄19~68岁,平均(38.5±32.6)岁。所有患牙牙冠硬组织丧失超过牙冠的1/2,无法充填治疗,且均为死髓牙,经治疗后牙周组织无明显病变,牙根无松动、无折断,并进行完善根管治疗。

    1.2 治疗与修复方法

    去尽患牙龋质和薄壁弱尖,尽可能保留并修整余留的健康牙体组织。常规隔湿,根据外伤后牙冠缺损的形态和范围,按常规全瓷全冠制备要求行牙体预备,制作并粘固临时牙冠。备牙时应尽量保留牙体组织,备牙后在剩余牙体组织上须有宽度不少于1.5mm的3600环形的牙本质肩领,以支持和分散桩的应力。根据根管形态角度选用大小适当的桩钉,选用纤维桩修复专用套装根管预备钻针,采取提插法沿根管口缓慢逐步操作。选择直径与根管相近的纤维桩,尽可能长地插人根管,以保证纤维桩核的固位力,但不可将纤维桩磨的过细。将根管消毒,吹干,导入树脂粘接剂,加压、固定。在修复过程中要保证牙本质肩领达到1~2mm;压根长度要足够,根管形态要适中,过粗或过细均不符合标准。

    1.3 疗效评定标准

    通过X线片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参考邻牙及同名牙进行牙体检查,具体标准[2-3]如下:成功:X线片显示根尖区无阴影或其他病变,咬合功能正常,牙龈颜色正常,无红肿发炎现象,固位良好。基本成功:X线片显示根尖区无阴影或其他病变,咬合功能正常,牙龈略有红肿发炎现象,牙龈轻微退缩,固位良好。失败:X线片显示根尖区有阴影,冠桩松脱,冠根折断,根尖病变,牙周病变,继发龋齿等,不能行咀嚼功能。

    2 结果

    对148例患牙进行过跟踪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24.5±3.8)个月。其中有98例成功无任何病变患者;3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牙龈红肿发炎现象,经治疗后康复,属基本成功;9例失败病例,分别为3例纤维桩折断,3例纤维桩松动,2例树脂核脱落,1例继发龋齿。总成功率为93.9%。

    3 失败原因及预防措施

    3.1 过度的根管预备

    过度的根管预备,造成牙体组织少,甚至引起压根凹陷部位侧面穿孔,无法获得适宜的牙本质肩领,应变力集中于根尖区,从而对修复体的支持力不够,最终导致牙根松动、断裂。因此在备牙时应尽量保留牙体组织,备牙后在剩余牙体组织上须有宽度不少于1.5mm的3600环形的牙本质肩领,以支持和分散桩的应力。

    同时,类似楔子的圆锥形桩钉,应力过于集中,很容易造成根折,因此应在桩核肩台外侧周围制作反斜面,覆盖于根面,以减少根折的危险。

    3.2 微泄露

    研究发现微渗漏对远期根尖周健康的影响比根管充填的质量更为显著,因此预防微渗漏,在临床上对冠桩修复起着极为主要的作用。在修复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冠方封闭,尤其在根管预备过程中,控制患者漱口,维持根管内清洁以避免发生微泄露。因此,对备牙时形成的新的牙根颈部,以及牙冠缘部位应进行高度抛光,使其紧密贴合,以达到适宜的环抱面积与密封效果,防止微渗漏继而产生继发龋,引发核基底折裂。

    3.3 过度的粘固压力

    桩核材料的选择是决定桩核冠修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纤维桩以其优良的机械性能,耐疲劳,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的牙缺失修复[4]。大量研究表明,多数纤维桩失败的原因是粘接失败[5-6]。Santis等[7-9]研究表明,粘结强度,粘固力等与使用何种材料的纤维桩无关,与纤维表面的光滑度及粘固剂有关。通过改变纤维桩表面的光滑度,从而增强桩与树脂核的固位;通过增强对粘结剂的光照,以增强树脂核与纤维桩的粘结强度,从而避免因过度的粘固力,而引起牙根垂直断裂,或产生过大的应力,导致根折。

    纤维桩与跟面贴合不牢还容易使得食物残渣及细菌聚集,引起继发龋齿,从而降低纤维桩的寿命。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使桩核与根面尽量密合。

    4 讨论

    前牙位于面部突出部位,若面颌部受伤,则极易引起前牙冠折的发生,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而且也影响美观。治疗的关键是良好的固位,防止继发性创伤和病变。纤维桩的弹性模量与天然牙的接近,可以降低根折的风险性。加之纤维桩色泽透明、美观,尤其适合于前牙全瓷冠美容修复。

    在修复过程中要保证牙本质肩领达到1~2mm;压根长度要足够,根管形态要适中,过粗或过细均不符合标准。患牙修复过程中要十分谨慎,避免造成压根断裂,纤维桩松动等情况发生。同时,通过树脂类粘结剂,纤维桩可以与牙本质之间达到一个高强度的粘结效果,形成一个近似同质性的结构[10]。纤维桩的结构是由聚合物树脂基质包绕玻璃纤维或碳纤维而制成。纤维沿着桩的长轴方向紧密排列,周围环绕环氧乙烷基质,形成高强度的机械性能。电镜下观察,纤维桩表面呈现多空状,为树脂粘结剂提供了更大的结合面,不仅增强了冠桩的固位力,更增强了其抗折能力。在临床操作上,一旦发生折断或根尖炎,纤维桩比较容易去除,有利于再次修复和治疗。常规根管治疗,患牙需在临床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方能进行根管充填,然后进行桩冠修复,疗程较长,给患者带来诸多不方便。纤维树脂核在对前磨牙、磨牙修复时解决了共桩的就位道问题,操作简单,极大的缩短了;临床操作时间,减少了复诊次数。, 百拇医药(王杏松)
1 2下一页